为梦前行

为梦前行

不期而遇散文2025-07-27 20:09:39
那年,我19岁,怀揣着一颗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我踏进了师范这片陌生的校园,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那是三十年前,从一个普通学生到未来的人民教师,把农村户口换成城镇户口,身份和户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尽管
那年,我19岁,怀揣着一颗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我踏进了师范这片陌生的校园,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那是三十年前,从一个普通学生到未来的人民教师,把农村户口换成城镇户口,身份和户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抱着“桃李满天下”的朴素愿望,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独在异乡,身边的人或物看起来都是那么陌生。这对于内向的我来说,似乎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生人勿扰”的气息。于是怯于接触它们的我也就只能为此一个人苦恼,一个人迷茫,一个人在黑暗中叹息。对于未来,对于人生,甚至对于梦想,我也有过虚幻的想象;但就是这点美好也因为那深深的压迫感,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而变得暗淡无光。
是书改变了我,把我从闭塞中拯救出来,使我摆脱了自卑,获得了新生。
那时候,我们每个周都有阅读课。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图书馆借书,到阅览室看书。那是一个星期里最令我愉悦的时刻,也是最让我沉静的地方。也就是在那时,我这个农村的孩子——之前只是看过些许小人书、听人家说起过什么四大名著、几乎没看过什么像样的书的农村娃,在这里,第一次看到竟还有地方(图书馆)藏着这么多书。这让我吃惊不已;同时,也给了我些许惊喜——我可有书看了。
从那时起,我认识了保尔、牛氓,我知道了大仲马、小仲马,我结识了海伦和她的老师沙利文。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我要像沙利文一样,成为一个改变学生命运的好老师。
与书交上了朋友,与同学有了接触,有了交谈,我的师范生活渐渐有了声色。我在学海中畅游,我在理想的原野上自由奔驰。多少次在梦里,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多少次在眼泪婆娑中,我面对一双双清澈如水的眼,“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爱上了书,我爱上了我的准教师生活。我在追梦的路程上意气风发的前行。
那一年,我22岁,怀揣着一颗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我踏上了我梦寐已久的讲堂——我的阵地,我的岗位。
依稀还记得那青涩的感觉,那笨拙的嘴舌,那不知所措的手脚。第一次为人师,面对那么多稚嫩的眼睛,渴望的眼神,我竟对自己产生了些许不自信。我能教好他们吗?
幸好有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照,打消了我的顾虑和疑惑,让我渐渐的把学生气丢在一边,勇敢地挺直了腰,担负起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还清晰地记得和学生去春游的情景,与他们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瓶水,一起合影留念;也还清楚的记得拿下拔河冠军的那一幕,曾经和他们一起训练,一起流汗,一起呐喊;当然更忘不了,在冬的夜里,披星戴月走在家访回家的山路上,北风凄厉地号叫着,在空旷的原野上演着悲怆的角色。忘不了,曾经历过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忘不了那些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时光荏冉。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从二十世纪跨越到二十一世纪,教育也如同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深知自己的不足,正所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为了让梦想之花开得更艳,为了把桃林栽遍天下,我像一个虔诚的小学生一样,又捧起了书本。
从书里,我知道了魏书生,为他精彩的讲学和教育理论所折服;我认识了杨初春,与学生一起享受着他的“快速作文”;我尝试过洪镇涛老师提出的五阶段教学模式,我也实践过黎世法教授创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而现在,一场新的教学改革——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又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梦想在课堂上绽放,理想在讲台上放飞。
几十年来,执著于做一个“答疑解惑者”,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道路多难,工作多苦,外面的诱惑有多大,我都从未放弃过,因为有书相随,有梦相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