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在俄罗斯(三)

那些年我在俄罗斯(三)

活酒散文2025-04-16 02:15:44
西方人,包括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人都把生日看作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深层的文化根源追朔,西方人与东方人对生死的理解差异很大。东方人把生命看作一本书,一页读完还可以再翻一页,“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西方
西方人,包括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人都把生日看作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深层的文化根源追朔,西方人与东方人对生死的理解差异很大。东方人把生命看作一本书,一页读完还可以再翻一页,“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西方人把生命看作一页书,翻过去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对这短暂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自然生日这天就变得至关重要而庄严起来。
俄罗斯人一年庆祝两次生日,一次在家中由亲属祝贺,另一次在单位,由同事们祝贺。
九五年十月的一天,艾克西顿工厂,厂办“二堂”里人们出出进进,手里还拿着贺卡或巧克力,一上午都非常热闹。下午快下班时分,厂长秘书把一张精美的请柬送到我搭档西达洛夫副总工办公室,老西对我说:“这是给你的,待会儿和我一起去参加科瓦廖夫的生日宴会吧!五十大寿!”原来是厂长过生日。
宴会厅设在工厂小餐厅,餐桌已被摆成L型,只在外侧坐人,大家都面向餐厅中央,与中国人聚餐围坐的习惯截然不同。宴会开始前,几位副厂长级的男士抬来一只橡皮小舟,艇后插一面原苏联国旗,他们让科瓦廖夫厂长端坐其中,几个人奋力抬起,上下颠簸数次,口中念念有词。看来这是一种过生日的仪式,含有祝生日者乘风破浪之意也未可知。接下来的节目更是即严肃又热闹。但见全体女士,总有十来人吧,都是副厂级或正处级人物排成一排,每位手中端一合唱用歌片式祝词,依次朗诵以示敬贺,之后科厂长与每位姑娘拥抱并亲吻双颊,场面十分亲切感人。这时宴会才正式开始,菜肴丰盛但都是凉盘,金灿灿的鱼子酱粘在面包片上发出诱人的香味。餐桌上伏特加酒瓶林立,不论男女,都是一口喝干,豪气冲天。只是女人们喝干一杯酒后,会立即饮一口果汁饮料什么的,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饮酒方法吧。已致过祝词的女人们不再敬酒,而是由男人们每人几句祝酒词,每人带头干一杯伏特加,俄国人海量呀!正热闹着,科瓦廖夫向着我说“谢谢中国同志,我们来干一杯!”一饮而尽后,象是自言自语也象是对大家说:我们需要友谊和合作,前些年两国之间的不愉快完全是那些愚蠢的政治家所为,我们不理它!干杯后他老兄仍嫌中俄友谊的味不够浓,一定让我讲两句,还要用中文,并且指定西达洛夫当翻译。西达洛夫一句中文都不懂,完全是演戏,越来越热闹了。我清了清嗓子,“周吴郑王”地用中文说:中国有句古话,五十而知天命,祝科厂长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永远健康!又是一阵掌声,至于西达洛夫如何“翻译”的,只有天知道。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又用俄语重复了一遍,这次掌声更为热烈,我翻译的是:人到了五十岁就能够听得懂上帝的声音了。大概他们对此也非常赞同吧!酒后的舞会在同一间房屋进行,几个不喜“嘣嚓嚓”的善酒大汉凑到我这儿来继续“达达纳”(干杯),好在老西早已把我面前的伏特加偷换成了矿泉水,否则早就酩酊大醉了。还未等到热汤上桌,大部分人已经喝得叽哩咣铛。宴会持续到很晚才结束,我和老西离场时,那些意犹未尽的人们仍在亦歌亦舞,碰杯声不绝于耳。
由于地域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各国各地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但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是一样的,因此各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这大概是我与多国友人打交道得出的最简单的真理吧!
我们愿意和俄罗斯人民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把我们共同居住的这块欧亚大陆建设成一片造福两国人民的和平富饶的伊甸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