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隆中游记
九月二日晚,从薛城乘坐四方至成都的火车去湖北襄樊送荷荷上学,有着两千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横跨中间,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襄樊,自古以来就人杰
九月二日晚,从薛城乘坐四方至成都的火车去湖北襄樊送荷荷上学,有着两千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横跨中间,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襄樊,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古隆中寓居10年,传为佳话的刘备“三顾茅庐”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演义》中,一百二十回有三十二回发生在襄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这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这里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次日中午到达襄樊火车站。在火车站,学校的接送新生的大巴把我们送进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位于长虹南路西门桥,西门桥因位于西门外护城河上而以方位和城门得名,是襄樊古老桥梁之一。它是襄阳城的伴生物,西门桥与襄阳城同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清朝以前,西门外有三座姊妹桥,除现在的西门桥外,另两座桥分别在西门子城的东、西两端。东为二道桥,西门桥又称头道桥,与二道桥之间有百余米的路堤相接。三道桥在子城西,即今西老街之低洼处。过去,特别是战争年代,想从西门进城,必须通过这三座桥,首先通过第三道桥,进入子城,出子城东门,过二道桥,经过路堤到达西门桥,通过西门瓮城才能进入城内。平时是平铺木板桥,可通过行人和畜力车,宽仅丈余。战时,三座桥都改为“吊桥”,时断时通,过桥检查甚严,再加上西门瓮城坚固,可谓万元一失。到了清朝康熙辛丑年,也就是1721年,守道赵宏恩改建西门板桥为石桥,襄人立碑曰:赵公桥。宽约五公尺多。这对于当时的经济情况而言,已算够宽的桥梁了。
安排完学校里的报名、交费、安排宿舍、购买生活用品等一切事宜已经到了晚上。
九月三日,又为调整宿舍的事,奔波了接近一天。
九月四日,天气有些昏暗,似乎有些要下雨的意思。带着荷荷和她的同学,薛城的田晓威,徐州的魏娜在西门桥坐六路车去隆中。
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人称“卧龙”,山东琅琊人,今山东沂南县。因父母早亡,公元194年随叔父诸葛玄流落襄阳,后隐居隆中,在这个山峦叠翠,草木蒙翳的幽静的小山村之中,一代名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十年后,脍炙人口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著名的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襄阳是诸葛亮第二故乡,在这块土地上,诸葛亮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名胜,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故事。
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起伏盘旋,势若蟠龙;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型如卧虎;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一派田园风光。那翠柏茂竹之中的草庐,良夜含明月的古井,凝结着诸葛亮精神的梁父、抱膝苍石、撒下了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足迹的小虹古桥,历千余年而不衰。曾有多少代,多少人来这里怀古凭吊,在这块立体画卷上挥毫点缀,为后人留下了“古隆中”牌坊、隆中书院、武侯祠、三顾堂、抱膝亭、草庐亭、古柏亭、卧龙深处、荷花池、石碑古碣等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又兴建了吟啸山庄、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既可赏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风景点,是古隆中形成了一个融观瞻、历史研究,度假修养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一个由天公造化而呈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间、相融的迷人世界。
进入古隆中山口,经过一座三门石坊,上面雕梁画栋、线雕、浮雕、缕空熔一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简直是栩栩如生。正中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背阴写着“三代下一人”,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近千年来唯一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两边除镌刻着杜甫“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外,还有摘自诸葛亮《诫子书》一文中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转过石坊,就是诸葛亮曾“躬耕垄亩”逾十亩的躬耕田,土地方方正正,很是整齐,后人在田间修了躬耕亭以示纪念。据清朝康熙年间的碑文记载,躬耕田共一百一十六亩,目前仅保存了乐山与隆中山之间的一冲地,约二十亩。明朝吴绶在《躬耕田》诗中说诸葛亮“后来持此术,伯业富西川”,对诸葛亮的躬耕生活给了很高的评价。前行为小虹桥,小虹桥横跨诸葛庙前小溪中段,是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出入必经之桥。该桥小巧玲珑,如虹跨溪,初建时为拱形。刘备冒大风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此桥相遇。当时黄承彦触情生情,雅兴勃发,正高吟:“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刘备见老人衣着不凡,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因在小桥处发生了这段趣事,小虹桥便一直作为诸葛故迹的一个景点,为后人所珍视。清王的《隆中十咏》写到小虹桥说:“有人暑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可见这座小桥很有些不凡的历史。
武侯祠是隆中的主要建筑,坐落在隆山的东山梁上,始建于晋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都有维修。它是供奉诸葛亮的祠宇,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三殿内陈设着诸葛亮生平简介。祠内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及蜀汉政权中功勋显赫的文武大臣塑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在诸葛武侯塑像前凭吊良久,不禁浮想联翩。诸葛亮才华横溢,独居隆中似卧龙,他的掀天揭地的气概、超人的智慧以及卓越的文韬武略威德千载万古流芳。古人虽已远去,但他的显赫功绩却是无处不在。
后面大殿内有诸葛亮及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塑像。堂里挂有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匾额、题词和对联;二殿内有诸葛亮活动过地方的图片及八卦图拓片等文物。
沿着林荫小道而上,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切都把古隆中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