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修佛之心
小时,源于对《少林寺》武僧的崇拜,我就或多或少有长大出家为僧的念想。如今,人到中年在夜深人静时,顿然滋起修佛之心。佛是释迦牟尼历尽艰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而悟的一种智慧,一种可以鄙弃世俗、淡化欲望,提高
小时,源于对《少林寺》武僧的崇拜,我就或多或少有长大出家为僧的念想。如今,人到中年在夜深人静时,顿然滋起修佛之心。佛是释迦牟尼历尽艰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而悟的一种智慧,一种可以鄙弃世俗、淡化欲望,提高修为、清净心灵的智慧。
唐代北宗渐悟禅创始人神秀大师有一首佛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正是修佛真谛——修炼自我,开阔心境,平静思绪。
人在欲望驱使下,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人在世事纷扰中,悲喜于得失,欢愁于遭逢。以佛理这是“心随境转”,是凡人所惑,若能“心能转境”即悟透佛法。
自古有“佛能佑人”之说,我想不是佛能给予想要发财的以金钱,想要做官的以大印,想要美女的以佳人。佛法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相随”讲因果,无因自然无果,有因必然有果,佛不以跪拜供奉佑人所愿。佛佑人以佛法的智慧化解开人心中的混沌,教人做一个规范、清静、明智、利他的好人。好人自然得以好报。
人容易心生贪嗔怨痴四毒,佛开菩提花,佛散莲花香,就是要以看空万物、看淡世事、看破红尘的法理引导人,以知恩心感念所有,以淡泊心追求未有,以慈悲心善待一切,从而达到无怨无痴、无贪无嗔,心绪如山泉,清澈见底、浅喜涟涟、娟娟而流。
佛法是浩瀚的,非我百日所能参悟,佛理是至深的,非我千宿所能领会。夜深人静,定坐窗台,望浩渺夜空,聆听心一张一缩,似木鱼轻响,我喃喃低吟:“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八万四千法门”全收,企图得一缕清风,扫去心中半粒尘埃。
佛有一偈: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
一心亦无难,难在断贪求。
我虽有修佛之心,但难断凡世之求,一时间像模像样坐定断然不会入禅悟道,待睁开被尘世迷离的眼睛,心中浮想起还会是尘世纷扰的所求。即便是佛身边人,也难彻底了断凡俗贪求。像散落山间村野的大小寺院庙宇道观,香飘缭绕,僧侣道人,“嘴上念佛,实里使坏”,假以佛名吸取钱财的比比皆是。就连驰名中外的佛之舍利供奉地法门寺,道貌岸然的僧侣法师,也是借以佛至高无上的神圣,聚财敛钱,这完全违背了佛的智慧佛的理法佛的倡导。
佛指引我们的是修行自我心,大乘佛教将布施、持戒、精进、禅定、忍耐、智慧定位自我修行的基本。这样六种基本修行,是众徒众生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一成的高峰。
我心向修佛,佛境远在天籁之外,我默读几首佛偈,静听几首佛曲,已经心旷神怡,无念无求。
村里有“六妈”为“无量神”人间脚马,每每替“无量神”开口讲法,有调有韵。“莲花水上生,佛摆莲花禅。布施福禄符,布善在人间。我佛法无量,慈悲心中安。善行日日为,我佛传金言。高香不求烧,因种果随伴。菩提树下经,修心广德传。”一句句,一节节都是如歌如唱,我听不大明白,问四婶五婆,寥求几句,却也听出了佛之教人以慈善以善行以因果。
母亲礼佛,家中供奉“白灵菩萨”,晨敬香、晚礼拜。香香清幽,母亲心境如茵,菩萨喜善,母亲欢悦恬舒。礼佛是静修,以佛之法梳理心绪,礼佛亦是宽容,以佛之理度量世事。
今年年初,我突发奇想,怂恿妻绣弥勒佛十字绣一大幅,妻乐意而为,用六月时间一针一孔,一孔一线绣成开口乐笑的弥勒佛。本应前几日装裱张挂于家中客厅,然则一想到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境界与我“多愁善感、小肚鸡肠”的实况,就羞于悬挂。不免思量自己当多多静夜坐定,默念佛语,修为心境,早日破开云雾见得一丝开阔。
我想佛法是释迦摩尼智者们智慧的凝结与闪光,是对于万事万物人世诸般的认知与彻悟,是以平和平衡的心看待人生中的得失福祸,是以真诚的爱善待生活中的亲朋人我。佛理旨在教化我们以清净之心看世界;超脱之心看世事,丢弃贪嗔怨痴,存留空静爱善。
我心向往修佛之法之理,因愚笨蠢钝断然不能望见佛法佛理一丝金光,也愿多些默读与聆听,在迷茫困惑混沌怨痴间,以求洗礼,得片刻空静……
随笔
2013-6-8晚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