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山路,曾是浪漫恋情的见证

长长的山路,曾是浪漫恋情的见证

熬清守淡散文2025-10-24 14:19:42
长长而陡峭的山路啊,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和华徒步翻越,一路欢笑,一路艰辛。华的家在幕埔山脉脚下,山的这边是湖北,山的那边是湖南,从临湘蒲圻翻过几座大山就可以走到华那美丽安静的小山村了。既是为了节约一点车
长长而陡峭的山路啊,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和华徒步翻越,一路欢笑,一路艰辛。
华的家在幕埔山脉脚下,山的这边是湖北,山的那边是湖南,从临湘蒲圻翻过几座大山就可以走到华那美丽安静的小山村了。
既是为了节约一点车费,也是为了一点浪漫的心情,不记得是大学几年级的哪几个暑假和寒假,我们选择坐轮船到岳阳,再从岳阳坐车到临湘,又一早从华舅舅家出发,开始了长达五、六个小时的徒步跋涉。
进山路有一条可到达山脚没有水泥铺装的由山腰的小山径拓宽了的石子公路,忽上忽下忽缓忽陡忽高忽低扭曲得像蛇一样的路,从公路往山下看,有一个大水库在树丛中忽隐忽现。还有一条所谓的捷径,就是水库那边大山脚下一条基本荒废了的小山路,其实并不近,只是这边风景要美,一边走一边欣赏,感觉近而已。弯弯曲曲的小山路绕着这个大水库,水库的水有时是满的,有时却是干枯的。那时由于很少有车进到山脚下,我们只好走一个多小时的进山路,水库干枯时我们就在山底下踏着干枯的河滩深一脚浅一脚。过了最后一个小山村,高不可测的大山丛林就沉默在我们面前,真正的翻山越岭便开始了,其实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有些累了,腿肚子也开始酸胀起来,华倒是很有精神,背着我们两个的行囊(大包小包也有四五个吧),步伐矫健,谈笑如往常。而我只不过背着我们那时省吃俭用买下的唯一值钱一点的一个老式相机,手动调焦的那种,用底片,那时刚好我也在学摄影。
在山脚下的溪涧旁我们总要停留片刻,清澈沁凉的溪水在手指间流过,那是一种令人精神焕发的清新,捧一掬在脸上,疲劳顿失。歇息片刻,用相机拍了几个镜头,就开始登山了,上山的路其实很好走,听华讲,以前在还没有那条通县城的公路时,乡亲们买东西运山货都宁愿走这条山路去湖南临湘交易,就是大捆大捆的木材也是由人力扛着从这条山路运出去的,所以这条山路比山下的小路要宽多了,且在很多陡峭的地方都用长条形的石板铺成了台阶,只是现在很少有人走,一些枯枝残木不时就横在路中央挡住去路,华那时的力气很大,这些都难不了他。那时的我也算个爬山能手,但很多地方也要华放下包包拉扶我一把。
一路上,我不停的拍照,华则背着大包小包在前面开路,所以,后来洗出来有华镜头的照片都是背着包只能看到部分脑袋和背部、还有一双脚的华登山的背影,活脱一个纤夫。有时我也帮华背一些轻点的包,但往往是华赶紧背着重的包往前赶,然后又回过头来接掉在后面很远的我,就这样来来回回部分路程他上下走了两遍。一个多小时才到半山腰,我早就气喘吁吁了,棍子山上到处都是,华随手弄了两根,把所有的包包一根棍子挑在两头,一根棍子给我撑着走路,省了来回跑和我也要背包的辛苦,就这样华挑着担子在前面一脚一脚往上登,我撑着棍子一步一步跟在后面,也止不住走一会就叫停,华在前面憋着劲时不时地给我讲,一些与这山和山上路上某个地点某个物有关的故事,也不忘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说一声:“很快到山顶了”,“转过这个山头就快了”,其实走过一遍后就知道那是他在给我打气呢,往往是转过了这个山头还有那个山头。
我们一路说着笑着喘着,走着歇着,性情所致,华忍不住扯开自己平日较为自豪的嗓子,高高的唱了起来。山上空气很清新,溪水潺潺,时时也有山风徐徐,花香飘缈,鸟语声声。一些瀑布深藏不露,只能闻其声不见其影,冒着踏空掉下山谷深深溪涧的危险,小心翼翼费尽周折扒开树丛,才能一睹其飘逸俊秀的身姿。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上一些美味野果子,一次华为解我嘴馋,就冒险从路边悬崖上的一棵大藤树上摘下许多熟的和没熟的野生猕猴桃,熟的当时就被我吃掉了,那个味道几乎让我回到了童年,城里是永远也买不到的赏不到的,华笑着看着我吃,说没熟的拿回去放在家里储藏的谷子里,等捂熟了再吃。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其实也只是上山的路的顶点,要到山顶还远着呢,是两个连绵的山顶之间的山坳,原来这里附近还有一座塔,也许华的家乡名字——“塔坳”就是缘由于此呢。过了这个山坳,我们就是踏上了湖北的土地了。
山顶宽敞,视野开阔,蓝蓝的天就在头顶上,绵绵的山就在脚底下,风迎面而来,毫无阻挡,顿然心胸开阔,兴致昂然,这里是我们流连时间较长的地方。在一处较为开敞的山崖下有一处泉水,水流从石缝里慢慢滴下,年长日久就滴成了一个水槽,泉水甘甜爽口,解喝解乏,华说当年这里还有一些简易的棚屋,开了一个小店铺,专门为那些翻山运货的乡亲们服务的,货物也是要靠人力从山下大老远的镇上运来。上得山来,渴了有泉水,饿了有自带的杂粮或是在小店里买一些干粮什么的冲冲饥,那时主要是麻花、花生、豆子、饼干什么的,晚上在这里歇脚的乡亲几个一伙还会要上一些烟、酒,划划拳行行酒令自行其乐一番,喝饱了吃足了,就又扛上方木踏着夜色循着闭着眼睛也能走的陡峭崎岖的山路下山了,风雨无阻。不过这些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已然成了久远的故事了,只是偶尔有一些干农活的或走亲戚的乡亲、或两湖联姻的青年男女还会走这条山路外,像我们这样的也仅此我们两个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哦,真不假,下山的路也没有上山的路好走,基本是被干活的那些人自然而然走出来的山路,没有石板也没有台阶,窄窄的滑滑的,两旁的树枝和茅草交叉纠结在一起,路面基本看不清,我们跌跌撞撞,小心翼翼,还是被那些树枝呀、茅草呀、刺呀藤呀什么的弄得遍体鳞伤,可是重心的惯性又让我们难以停下脚步,所以在陡直的地方我的脚直发软,且颤抖不已。不过不管怎样,下山还是要快多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这边的山脚下了。这边更山,因为这里到华的家还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真真正正的山路,而华的家基本是在整个大山脉的半山腰,距离镇上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呢。华说这里原来是深山老林,十几人手牵手才能围抱起来的老树大树多得不得了,郁郁葱葱的山上基本上进不了阳光,现在也只能偶尔看到一两棵大树孤零零的在山的某处鹤立鸡群了,大树基本上被开荒的那个疯狂的年代给砍光了,现在还在被继续偷砍。山体还是完整而古老的,只是山上的植被大多是再生或次生的。
不过还是可以感受到森林的那种阴森森的寒气和寂静,几声鸟鸣更显幽深,只有溪流的涔涔给了这山林诸多的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