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鞋匠

小区鞋匠

杂处散文2025-11-30 02:50:36
小区报廊下有一个补鞋摊,摊主是一个泗阳小伙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小皮匠,他也乐意别人这样称呼他,在他的摊前常年放着三四张小马扎,除了供修鞋人坐外,没事的人也常在这里聊聊家常,我也是常客。一
小区报廊下有一个补鞋摊,摊主是一个泗阳小伙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大家都叫他小皮匠,他也乐意别人这样称呼他,在他的摊前常年放着三四张小马扎,除了供修鞋人坐外,没事的人也常在这里聊聊家常,我也是常客。一次我问他:你看我的鞋质量如何,是否是真皮的?他看也没看就说,肯定真皮!我说我的鞋是化30元钱买的,他说那个人会低下头去看你的鞋,没有人相信教授穿假皮鞋,如果我穿的是一双真正的鳄鱼皮鞋,一定有人怀疑是否是塑料制品。想不到这个小皮匠这么世故,不过我的鞋到的的确确是化30元钱买的,摊主赌神罚咒说是真皮,还保证假一罚十,但我压根儿也不相信,30元能买到真皮,没这个好事。
小皮匠为人谦和,手艺不错,服务也诚信,所以他的生意比别的专业修鞋店还好。特别是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常州方言,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是本地人呢。据说他十八岁就出来闯荡,来常州也有十多年了,可以说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这里的新市民了,可他现在依然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房子,他说刚来时,这里的房子才800元一平米,现在已经涨到近四千了,他说他有一个梦,就是在常州能有一所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房子,那怕是二手房也行,他想有一个家,一个有老婆孩子的家,然后把他在泗阳老家的爸、妈接过来。他的梦是美丽的,他的梦也很朴实,可是他觉得现在离这个梦的实现越来越遥远了。现在买一套房,那怕是二手房至少也得十多万,就算不吃不喝,凭他的收入也得积攒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不敢再想这件事了,他已经三十出头,依然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饥的生活,我无法安慰他,象“面包总是会有的”这类话,似乎空了一些,说了他也不会懂。
记得有这么一次,我散步时刚巧路过他家门口,他正在浇菜,是房东家的自留地,房东一家子已在别的地方买了房,这地就让他种着,菜绿油油的,长势很好,他说他不在家时间居多,菜常被人偷,不是吗,他还专门写了块牌子,插在菜地里,上面写的是:“朋友,出门打工为谋生,浇地种菜保活命,同是天下冷落人,你偷我菜没良心”。看不出小皮匠还蛮有文采的,虽然他把沦落写成了冷落,但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被人偷了,并没有破口大骂,也确实难为他了。
一次我找他补鞋,他说鞋底已经胶不住了,得换底,我说那就换吧,鞋修得非常好,但他死活不肯收钱,我说,你也不容易,还得攒钱买房呢,他说要是指望修鞋的钱买房,恐怕等到下辈子也不行。争执了半天,我还是没拗得过他。大约过了半个月,他突然找到我,开门见山的说:“教授,一件事,无论如何得请你帮忙。”我问他什么事?他说有人给他说了个媒,女方31岁,现在一家服装厂打工,离异,带一八岁的女孩,条件是要为小孩找一所小学上学,他对女方还比较满意,只是孩子上学的事,他已经奔波了好一阵子,也托了人,可至今也没能把这事办下来。听说现在教育局的局长是我的学生,所以就来找我了。吃了人家的嘴软,看来我得为修鞋付出了。但我觉得成就姻缘也是件好事,况且按照国家政策,外来打工人员的小孩,入学入托应该和当地居民享受同样的待遇,我想这符合政策,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但后来想,既然符合政策他为何又办不下来呢?据他讲,学校说招生名额早已满员,除非上面有特别批示,于是他找到区里,区里叫他找局里,局里又叫他找学校,他在这个怪圈里转来转去,也未能转得出去。我有点犹豫了,我的学生能给我这个面子吗?师生只是曾经的关系,现在他是局长,我是老百姓,我得去求他,毕竟我不善于“为五斗米折腰”,如果办不下来,不单是我下不了台,还说明我们出台的政策依然是一句无法兑现的空话。但我又怕这事办得太顺利,因为这说明国家的政策留下了私下交易的空隙,“除非上面有特别批示”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有凌驾于政策之上的“特别批示”吗?我不敢相信。现在我已经骑上虎背,虽然任何一种结局都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但我都得去面对了,我有点后悔当初不应该答应他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