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战”情缘

我的“二战”情缘

大系散文2025-08-29 17:40:29
我有很多的爱好、兴趣,它们为我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但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却极少示人,那就是--对战争感兴趣,看小说,读战史,观影片,不亦乐乎。我的这一“嗜好”曾让我的好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我最感兴趣
我有很多的爱好、兴趣,它们为我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但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却极少示人,那就是--对战争感兴趣,看小说,读战史,观影片,不亦乐乎。我的这一“嗜好”曾让我的好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我就那么执着地“爱”上了“二战”。
与“二战”的结缘为我平淡的生活注入了特殊的活力。
并非喜欢战争的残酷,而是透过战争可以深切地感受人性的光辉!
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寻到了很多关于二战的片子(那时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想看什么从网上一搜就可以了),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影片《逃离索比谷》,反映的是一群战俘从德军的集中营中成功逃脱的史实。真实的故事、紧张得的情节,看得我是惊心动魄;
前苏联的电视剧连续《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是从电视中看到的,当时播出的时间很晚,但不论多晚我都要把它看完,至今我还记得剧中的许多情节。
化名施季里茨的苏联侦查员在德军中潜伏了20年,他孤身一人在魔窟中与法西斯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喜欢施季里茨的英俊、喜欢施季里茨的机智,喜欢看他与纳粹充满智慧的较量。
12集的片子,每一集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将我深深地吸引其中。后来,我还专门将这部电视剧的光盘买回家,作为自己永久的珍藏。每当我看到它,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到它我就会想到苏联的解体。是该为之悲哀?还是该为之庆幸?要知道,二战中,苏联人为了保卫国家,付出了牺牲2000万人的代价啊。
看二战小说更是我的最爱:众多的关于二战的小说中,我最喜欢《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它们可以看做是姐妹篇,由同一位作者写成。书很厚,拿在手中很沉,坐着看累了我就躺着看。由于书太沉,我的胳膊累得酸极了,但我就是舍不得放下。那份痴迷与执着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曾看过几个版本的二战史,最让我上瘾的是《第三帝国的兴亡》。
该书的作者是位美国人,他幸运的得到了几十麻袋第三帝国的档案。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丰富的史料,使得这部历史书写得像小说那样精彩。
《第三帝国的兴亡》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本。
对二战的兴趣,使我面对厚厚的三大本,毫无惧色,竟连续通读了两遍。此外,《闪电战》、《东线战场》、《血战太平洋》、《第三帝国的灭亡》也都曾让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于是,除了买儿童故事磁带外,我还利用自己的特长为他录了好几盘我讲的故事磁带,其中一盘几乎都是关于二战的故事,如《原子弹出世前后》、《重水之战》、《珍珠岛上的电波战》等等(这些故事都是从我订阅的《外国史知识》杂志上看到的,遗憾的是,这么好的杂志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早早就停刊了),也不管他是否听得懂。儿子很喜欢玩一种叫“小兵人”的玩具,经常把它们摆在地上,几十成百的“小兵人”铺满了他的房间。我问他在干什么,他的回答叫我大吃一惊:我在玩新“诺曼底登陆”。看看,我的熏陶和灌输“立竿见影”!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一天,一位朋友找到我,让我帮着录制十集专题片《致命的失误》,待我拿到解说词时才发现,整个专题片都是讲二战的。那一刻,我真的是太惊喜了。怎么这么巧,这正是我喜欢的题材啊。看来,我与“二战”的缘分真是不浅啊!
由于对所解说的内容非常熟悉,十集电视片我仅用了一天就配完了。我在电台的朋友听说后怎么也不相信,照她的说法,如果让她来配怎么也得配一星期。我的效率之所以这么高,对内容的熟悉功不可没。
后来,这部专题片由解放军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
如今,二战已离我们远去,炮火的烽烟对于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都已变成遥远的记忆,我们只能从影视和书籍中去感受去领略战争的残酷和不幸。正是因为从书中看了太多的血腥场面,看了太多的人们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命,我更感到和平的可贵和不易。
但愿这样的战争永远不要再来,但愿和平的日子伴随我们一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