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将军竹》

我读《将军竹》

恒久散文2025-04-01 05:13:03
1990年8月21日,在北京六里桥武警水电指挥部司令兼政委贺毅将军家里做客,临别时,将军和夫人陈燕芳教授送给我一本其父贺晋年将军刚出版的画集,名曰《将军竹》。这是一本弥足珍贵的画集。贺晋年将军1910
1990年8月21日,在北京六里桥武警水电指挥部司令兼政委贺毅将军家里做客,临别时,将军和夫人陈燕芳教授送给我一本其父贺晋年将军刚出版的画集,名曰《将军竹》。
这是一本弥足珍贵的画集。
贺晋年将军1910年出生于陕西子长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长、师长、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任警备三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步兵学校校长、装甲兵副司令员。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0年退居二线后,年逾古稀的将军开始学画。画松、画梅、画兰、画菊,但画得更多的是竹,风格清新,磅礡传神,有“将军竹”之称。《将军竹》这本画集,就是将军近10年来心血的结晶。
我由衷赞美贺晋年将军古稀学画的精神。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过中年不学艺”,意思是人的年岁大了,学艺不易成功。贺晋年将军年满七十后,还选择学画,拿出当年打仗攻坚的精神,泼墨挥毫,每天至少要站七、八个小时,苦练基本功,而且不管严冬还是盛夏,都坚持不懈。他的第一幅画《风竹图》,是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才画成的,完稿后的喜悦和惬意,不亚于战场上攻克下敌人的第一座堡垒。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戎马一生志犹刚,古稀挥毫也寻常,老腕写竹银灯下,不觉晨光染鬓霜。”贺晋年将军古稀学画,为中国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树立了一个榜样。
我由衷赞美贺晋年将军画艺的精湛。绘画是门高深的艺术,“一生兰草半生竹”,说明谁选定了与画笔为伍,就不能浅尝即止,更不能附庸风雅装潢门面,而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付出终生的心血与努力。人到晚年,同样能培养一种高尚的情趣,同样能成就进入晚年前无暇成就的事业。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真正下功夫,能不能旷日持久下真功夫。贺晋年将军是下了真功夫的,拿出打仗的精神学画,不仅要攻克一座又一座堡垒,还要占领一座又一座城池,还要解放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将军竹》这本画集里,将军笔下的风竹战狂飚、光竹迎朝阳、雨竹披滴露、雪竹洁白清气千丈。你不能不佩服将军笔下的这些千姿百态的竹,不仅独具风格、笔力遒畅,分明还凝聚着将军一生戎马倥偬的战斗风采!在1985年和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举办的老干部书画展中,他画的“将军竹”水墨画连续两年都获得优秀作品奖。为纪念长征50周年而作的五尺大画还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绘画和书法自古以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书画珠联璧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是《将军竹》画集的另一显著特点。贺晋年将军爱好书法,也擅长书法,在这本画集里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李先念、胡耀邦、彭真、薄一波、萧劲光、张爱萍、程子华、伍修权、宋任穷、刘澜涛、方毅、廖汉生、谷牧、黄镇等以及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等,都在精美的画作上留下了墨宝,这种人际关系和艺术境界的高度和谐统一,无疑给画集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和收藏价值。
20余年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贺晋年将军的画集。每当我在漫漫人生路上碰到艰难险阻,即使是遭遇压顶乌云揭屋风时,就打开将军的画集,读那顶天立地、粗壮笔直、气宇轩昂的青竹,读那刚劲挺拔、凌霜傲雪、宁折不弯的劲竹,读那高风亮节、宽怀若谷、笑对人生的翠竹。读竹,犹如读将军。将军给后人留下的,远远不止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将军的风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