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很古
常听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似乎是最没有争议的结论,清朝人慨叹过,宋朝人感叹过,唐朝人也感慨过。仿佛“世风日下”是张万世通用的货币。如今在街头巷尾,依旧流通无滞,硬挺得很。言者忿忿然,大有“举
常听人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似乎是最没有争议的结论,清朝人慨叹过,宋朝人感叹过,唐朝人也感慨过。仿佛“世风日下”是张万世通用的货币。如今在街头巷尾,依旧流通无滞,硬挺得很。言者忿忿然,大有“举世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清高与孤傲。听着戚戚然,貌似英雄所见略同的赞许。人心不古,这四字隐藏着两个结论:1、眼下人心不淳。2、古时人心很淳。但同时也隐藏着两个疑问:1、何时为古?2、古时人心真的很淳吗?
何时为古呢?春秋之后的史册上,是战争和阴谋的历史,是充斥血腥气息的历史。人民在英雄的驱使下,牛马一样建造着英雄的宫殿,建造,再摧毁,再建造……而史册上很少留下人民的名字,有的只是英雄和被英雄消灭的名字。在战争和阴谋运作下的民众,在被严酷的法律约束下的人心,究竟能淳朴到何种程度,我们只能通过史册之外残留的文字窥见一斑。但大多数诗人忙着歌咏山水,忙着歌唱爱情,忙着慨叹人生无常去了。能全面反映现实的作品微乎其微。到了宋元明清,传奇和小说的发展,才让我们有可能比较真切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从中测评出人心的纯度。但测评结果,并不太令人满意。现代社会出现的不古人心,在古代也是通病。
春秋中叶,上溯到夏,留给我们的文字更少,必须重提的是《诗经》。喜欢文学的人大多读过《诗经》,因为那是一本美丽的书。国风吹过,我们的耳边会听到古老的吟唱,心头会重现那久远的年代:简朴的生活,恬静的土地,淳朴的人民,纯洁的爱情……但是,美丽的文字背后,又是怎样惨烈的现实。漫长的奴隶社会,缓慢的历史进程里,除了上层贵族活得舒服自在,下层人民过着人不如畜的艰辛生活。他们,没法不淳朴。但这没有自由、奴役着的,压抑的淳朴,谁会羡慕呢?
再古,就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时代。也许,人们所谓的人心不古的古,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即理论上的原始共(公)产主义社会。
其实,这是个最有欺骗性的年代。人在回望时,离我们越远的,越不清晰,看不清景色的丑时往往下意识地将远方想象成美景了。上古,也惯性地被后代子孙粉饰成人心淳朴之极的社会了。“人之初,性本善”是指相对于某个人成年的婴孩之初。用到人类历史上,将远古比作婴孩,再以婴孩的赤子之心形容上古的人心,是一种简单的思维。
成王败寇的典型人物黄帝又带领他的人民干了些什么呢?
相传当时,神农氏后代道德衰微,部落间常“龙战于野”,但神农氏无力征服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就不得不动用军力去征讨他们。当时,炎帝想凌驾于各部落之上,常扰乱各部落。于是,各部落就拥戴轩辕为领袖,与炎帝作战。后轩辕在贩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之后,四方部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还是战争,还是杀戮,还是血腥,并不比后世干净和谐。而浸泡在血腥中的先祖们,人心就能越泡越淳?
其后尧舜时期,有一则有名的传说: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糊涂虫,舜后母生的弟弟象是个小混混。他们一直想害死舜,以至于导演了火烧粮仓、落舜下井的好戏。这个传说目的在表现舜的机智勇敢宽容大度。但我们可从反面看出,作为古民的舜的父亲和弟弟的人心是大大的坏了。这在现代,可是谋杀未遂的罪过。
可见,古人的人心,并不见得比现代淳朴多少。自私、贪婪、残忍……一个词都不会少。所以,我说,人心很古,一直都古。
现实里,我们的确时时耳闻目睹各种丑闻和劣行,它们如波德莱尔说的恶之花,怒放在我们的视野里,让人们痛心谴责摇头慨叹。
但正是这集体的慨叹,让我们看到了善的光芒。恶之花,在善的大花园里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少才醒目。我们慨叹恶之花怒放的时候,眼睛里也要看到更多的真善之花。这些可以让我们对不尽人意的社会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