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西方言漫谈
方言是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出来而且流传于民间的语言,对于了解特定地区民族、民俗、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曹雪芹、老舍在小说或戏剧创作中成功运用了方言来塑造形象,令作品中的形象光艳照人。辽西方
方言是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出来而且流传于民间的语言,对于了解特定地区民族、民俗、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曹雪芹、老舍在小说或戏剧创作中成功运用了方言来塑造形象,令作品中的形象光艳照人。辽西方言与普通话相近,新鲜、有趣,易懂。为了能准确表达来自群众的鲜活的语言,我深入生活,收集并整理了一些辽西方言。我在长篇小说《桧树沟》等几部农村题材作品中,将一些方言灵活地运用于刻画人物,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下面我将平时积累的一些方言进行归类,虽有疏漏,但必竟来自泥土,源于生活,所以,我感觉还是有生命力的,虽然有的注解失于简短,或是原文用字可能会其它的写法或读法,但不管怎么样,我愿与大家共享辽西方言带给我们的真实的、纯朴的、火辣的感受。一、声调的变化
1、一声读成二声:如“酸菜”中的“酸”,“黄饽饽”中的“饽饽”,“大姑”中的“姑”。
2、一声读成三声:“割高粱”中的“割”,“拍蚂蚱”中的“拍”,“剥葱”中的“剥”,“擦雪花糕”中的“擦”。
3、二声读成三声:“娶媳妇”中的“媳”,“结婚”中的“结”,“跟前”中的“前”。
4、四声读成三声:“自个儿”中的“个”。
5、四声读成一声:“场院“中的“院”。
6、二声读成四声:“没来”中的“没”。
7、四声读成二声:“各论各叫”中的“各”。
8、轻声读成四声:“你吃了吗”,音调逐渐上升,最后的“吗”读成四声。
二、声母的变化
1、sh读成h:你干啥去中的啥。
2、d读成t:蝴蝶儿中的蝶。
3、h读成k:下颔子中的颔
4、:g读成k:屁股中的股
5、r读成t:读成:扔。
三、韵母的变化
1、u读成ou“大叔”中的“叔”。
2、ang读成eng“农民”的“农”。
3、ue读成iao“学”、“跃”。
4、uo连在一起读成ou:“做饭”中的“做”。
5、ang读成ao:“躺着”中的“躺”。
四、声母与韵母一起变化
“在”读成ge音(葛)。
五、不同字之间音节的连结
“你干啥去呀?”中的“去呀”连读成qia。
六、一词的多种表达方法
如“根本”可以说成“坐地”,“坐地根”,“压地根儿”。
七、一词的多种功能
1、“下地”既可以指从炕上下来,也可以指下农田劳动。
2、“离离罗罗”既可以指连缀的样子,也可以指说话办事不利落。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