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艺术(三)

人名艺术(三)

斧节杂文2025-10-03 20:14:13
第三章单字名、双字名和词性我国的汉字有它固有的特点,一字一旨,一音一义。单字单用,一般都能表达寓义;双字构词,就更能够表达丰富的含义。所以,目前我国汉族人名体裁单名、双名参和,以双名居多。历史上汉民族
第三章单字名、双字名和词性
我国的汉字有它固有的特点,一字一旨,一音一义。单字单用,一般都能表达寓义;双字构词,就更能够表达丰富的含义。所以,目前我国汉族人名体裁单名、双名参和,以双名居多。历史上汉民族的人名体裁却并不是现代的这种情形。先秦时期,人们命名取字,多以单名为雅正之名,凡有文化教养的人,都以双字名为耻,几乎形成全社会清一色的单字名。公元八年,东汉王莽废西汉刘氏皇朝,建立新朝。他崇尚周礼,要求人们起名以先秦时代为样板,禁止使用双字名,只允许人们取单字名,这种皇权高压手段,效果颇佳,开始人们有意见不敢说,只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去做,便逐渐形成了人们单字起名的习惯。以至后来,王莽政权被推翻以后,单字名的习惯仍然在很长时期是人名体裁的主要形式。我们在阅读王莽以后的东汉至三国时期书籍的时候,细心的读者都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名。如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董卓、鲁肃、张飞、周瑜等都是取单名。一直到宋代以后,单名一代一代减少,双字名才逐占主导地位。单字名被双字名逐渐取代,应该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为儒家文化的渐渐发达,人们需要表达对孩子的厚望,特别是封建宗族思想的帝固根深,促使这种在子孙的名字上寄托寓望的感情愈加强烈,而单字名又不便于充分发挥,所以,双字名体裁就缓慢地占据了人群的各个角落。充分地表达着人们对孩子所寄托的感情。
单名和双名是人名体裁的两种形式,究竟那种形式更好一点呢?单独分析,两两比较,笔者认为,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单纯从形式上而论,若从形式上看,千百万人会有概率相等的两种看法。我们应该从内容上看这个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反映。我们看人名体裁,不仅要看怎样才能确切地表达长辈对孩子的感情,更要想到孩子一生一世好使好用。倘若单名或者是双字名,能移确切地表达这种情况,那么选择那一种人名体裁都是正确的。这里,我们对单名和双名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单字名。单字名,往往就是一个单词,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们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年轻人,都很偏爱单字名,据《解放日报》介绍,解放初,我国的单字名只占全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到一九八三年止,单字名已约占社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九十年代以前,我国人名体裁的发展趋向是单字名。究其成因,有两条:其一,单名易于重叠。同字相叠,喊起来动听、顺口,能够充分表达长辈对孩子亲切的感情。如:冯艳艳、陈芸芸、褚兵兵、卫晶晶、蒋苹苹、沈卫卫、韩笑笑、杨蕾蕾等等。喊声好听,说起来有情,想起来有味,叠字以后,加上儿化音或不加,都能使人觉得亲切、悦耳。这种现代的叠字名与先秦时期的单名是有区别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春秋战国时代也有现在的单名叠字现象。在现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也是在知识分子家庭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文革”前,这种现象也有,但没有现在这么普遍。“文革”中知识贬值,这种单名叠字的起名方式曾经受到过批判,被激进的狂热分子斥之为“小资产阶级情调”。使这种现象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名叠字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因为单字名造成的同姓名很多,有许多人呼吁不能取单字名,也有人呼吁要进行立法,不能让人们取单字名,有的地方公安户籍部门对取单字名的新生人口不给予户籍登记,以此来限止单字名的产生,目前社会生活中也因此有逐步地消除和减少单字名的趋势。其二、单名叫起来易加词缀,听起来虽然俗气,但顺口,能够贴切地反映孩子在家庭里的排行顺序,或男女性别,深受通俗文化结构的家庭欢迎。词缀名分前缀名和后缀名两种:前缀名体现孩子在家庭里的排行顺序:如朱老么、秦阿三、许大明、许小明等。后缀名容易体现孩子的男女性别,体现男性的如:何猛子、吕喜娃;体现女性的如:旋瑞妞、张英娘等。词缀名过去比较多,解放初期这类名字几乎在有人群的地方随处可见,近年来因为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高,这种加词缀的人名,仅仅常于小名,用于大名的有消除的趋势。
(二)双字名。双字名,是当今汉民族四分之三的人所采用的人名体裁。这种体裁的显著特点是寓义普遍较单字名丰富。运用好这种形式的关键是单字组词的合理性。双字名作为专有名词,其内部结构有不可分的理由。但仅把它作为词汇来说,也可分为八种类型:第一,单纯词双字名,即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双字名。如:杨玲珑、许蝴蝶、李维娜、陈玛丽等。1987年,有人在新闻媒体上呼吁人们不要给孩子取音译外来单纯词双字名,如李维娜、陈玛丽,认为起这样名字的孩子长大后,万一有资格上报刊,读者会猜谜,是洋人呢?还是同胞?叫人弄不清究竟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取了个中国人的名字。因为社会生活中,一些外国朋友因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面,常常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尤其是这两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涉外婚姻逐年增加,来中国做生意的商人、外国公司等也几乎各地都有,这些情况都使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他们取个这类中国人的名字是常有的事。第二,联合型双字名,即人名双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如李秀丽、张明亮等。第三,偏正型双字名,即人名双字中,前字修饰后字,以后字为主。如:陈香梅、黄秋收等。第四,补充型双字名,即人名双字中,以前字为主,后字补充说明前字。如郑慕高、冯得才等。第五,述宾型双字名。即人名双字中,前字表示行为,后字表示事物。如:梅笑雪、李振国等。第六,主谓型双字名,人名双字中,前字表示事物,后字陈述前字。如:王桂芳、张字清等。第七,词缀型双字名。我们在谈单字名时谈过词缀名,那是从单名口语化附加上讲的,假若把词缀固定下来就成为双字名了。如罗小双、李小龙等。第八,叠字型双字名。即单名叠字固定化。周萍萍、陈丹丹等等。
(三)人名词性。人们重视人名体裁的选择,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更重视人名用字的词性选择,因为词性用好了,能够贴切表达长辈的意愿。名词性的人名用字。如:雁、雪雁,河、银河、湘、湘河,晨、晨阳等。用这些事物寄托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寓义十分明显。动词性的名字。如:飞、飞腾、进、跃进,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