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小说

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小说

预蕲杂文2026-02-02 04:06:38
《生活的一半就是梦〉我已经读了两遍,可还是不想放下。也就是说我对这本书已经爱不释手,就好比人们喜欢《西游记》和《红楼梦》一样百看不厌。这部小说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生出无尽的感慨,有许多话想说。然而,我
《生活的一半就是梦〉我已经读了两遍,可还是不想放下。也就是说我对这本书已经爱不释手,就好比人们喜欢《西游记》和《红楼梦》一样百看不厌。
这部小说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生出无尽的感慨,有许多话想说。然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喜欢读这部小说的盲女,因为不懂评论为何物,当然也就不敢妄加评论。但作为一个读者,我却可以说说我的印象和感受。小说留给了我怎样的印象,使我有些什么感受,这纯粹是我自己的事,也是一个读者的权力。因此,我所谈的无所谓对与错。
对自传体长篇小说我们并不陌生。自传体长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必须是真实,离开了真实也就不能称其为自传。然而,仅仅有了真实,又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是小说,就必须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某些自传体小说,要么让人觉得不像自传,要么不像小说。不是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就是让人觉得单调呆板枯燥乏味。造成自传体小说这种缺陷的根源,可能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作手法。而这部小说,由于巧妙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才让人觉得既真实感人,又让人感到新奇鲜活,灵动诡谲,不时地把人引入多姿多彩而又变幻莫测的时空。于是,让人眷恋让人回味,让人期待更让人想象。这应该是这部小说让我着迷的重要因素。我甚至觉得,作者给自传体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借鉴。
这又是一部言情自传,然而,却不是泛泛地在言情。乍看上去,小说似乎只在讲述一个盲人孤儿艰辛的经历以及他自己充满苦涩却又不乏甜蜜的爱情故事。如果仅仅如此,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肯定仍然不免留于一般。但这小说,揭示的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特殊人群与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的情感世界和他们的爱情生活。而这小说的更精彩之处,在于为人们解答了一个由来已久的困惑,一个不该困惑的困惑。这个困惑就是,人们始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在决定着,一切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原来决定这一切的,就是饮食男女这两件大事,人类从来都不曾回避永远也无法回避的两件大事。这个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过去却一直背我们所忽视。光是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作者充满感激和钦佩。
由于故事真实,由于作者真诚,使我很快就达到了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心心相通休戚与共。于是,他苦难而被误解的童年,让我流泪,他谋生的坚强经历让我敬佩,他得到乡亲的关爱,尤其是他得到那么多纯真女子的爱抚与温存,让我欢欣让我感动,而他无奈地最后远离温情的三姑娘和四姑娘,又让我惋惜甚至痛心,对作者的多重人格,我也能深深地理解。而读这小说更大的收获则是,我懂得了人人生而平等。也许正因为我有某些与作者的同病相怜之处,对这一点的感受尤为深切。是啊,本来就应该是人人生而平等。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偏见和狭隘,或者说不是人类的灵魂,出现了某种残缺,那么我们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成千上万处在底层的人们,也不会因为某种不可抗拒的意外或者不幸,而必须长期煎熬在痛苦之中。作者已小说的形式,重新发出这一声呼唤,对于思考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人们,应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愿如此!
小说的语言和结构,也让我很偏爱。开卷之后,很快就勾住了我的心。因为小说对书面语、口语、方言杂糅并收,散文每与诗化美兼而有之,语言与人物与环境与故事情节融合默契。故事虽不够连贯惊险,甚至似乎还有点琐碎,但由于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读来却让人感到自然纯朴亲切有趣独特。
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南方的读者,小说还让我看到了一幅广阔而博大的东北农村生活画卷,对那个年代那里的生活,那里的人物,让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此也让我知道了那里的许多趣闻和习俗以及风土人情。除此之外,还让我了解了一些民间验方和一些在医学书上很少能见到的医疗实践知识。因此,我说,这小说也很像一本小百科全书。读这小说真是受益匪浅。这都是这部小说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