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天人合一”

也说“天人合一”

回纹杂文2025-04-16 15:28:44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经常被人们提及。那么它到底说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什么局限呢,细究起来,却不是容易说清楚的。前天晚上,在杂谈一连看了几篇文章,都是谈这个问题的,有所触动,“今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经常被人们提及。那么它到底说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什么局限呢,细究起来,却不是容易说清楚的。前天晚上,在杂谈一连看了几篇文章,都是谈这个问题的,有所触动,“今日得宽余”,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张载《正蒙•乾称篇》:“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这也许是“天人合一”作为一个完整语句的最早出处。在这里“天人合一”说的是“明”和“诚”的关系,即“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的意思。但后来经过人们充实、补充,甚至附会,衍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藉以说明“天”和“人”的关系。
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的“天人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的搞清楚中国古代哲学里“天”和“人”的含义。
中国古代哲学里,“天”,一是指形而下的自然,即有形的、可感知的自然,或者说“器”;一是指形而上的自然,即无形的联系和规律,或者说“道”。
人也有两个意思。一是人体、身体,形而下的;一是人心、人性,形而上的。
“合一”不是简单的一致、一体,而是指一种关系。根据张岱年的研究,有两个意思,一是“相通”,一是“相类”。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体和自然是相贯通的或相类似的;人性和天道是相贯通或相类似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天人合一”的表达最明切简要,因而也最流行罢了。如《尚书》中就有“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说法;《国语•越语》中也有“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的话。
面对浩瀚的星空,无垠的大地,人类的地位如何,人类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天人合一”表面看来是在说人和自然的关系,但在实质上,它所真正关心的是人在自然界或者说宇宙中的地位,是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既然人和自然是相贯通、相类似的,那么人也就不是渺小如“不可语冰之夏虫”、“豪末之在于马体”,而是“得天地之全能,通天地之全德”的灵秀了。
既然人和自然是相贯通、相类似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知人而知天,人可知则天亦可知,这样“天人合一”就有了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意味。
既然人和自然是相贯通、相类似的,那么天道的运行就和人事的变化有关联,“天人感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了。从此,苍天有眼,风雨有情了。
既然人和自然是相贯通、相类似的,那么个人的命运也可以通过“天干地支”、“五岳四渎”而加以推测了。这样占卜、算命算是有了理论依据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广泛而深远的。

“天人合一”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其内涵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很复杂。如果按我们前述的理解,那么这个命题起码包含如下的思想:
一、人和自然有密切的关系;
二、人体和自然有相同相似之处;
三、人和自然有共同的一些发展规律;
四、人性和天道是贯通的;
五、人事和天变是有关联;
六、人性应该和天道合一。
如何评价这些思想或者说命题呢?这必须而且只能以当今的科学知识来加以评判。
当今的科学对自然的研究,大至上百亿光年的星系,小至微乎其微的基本粒子(尺度小于10-15米),可谓广泛之极,深入之极。
以此作为参照看上述的思想,前三个命题基本上是正确的。
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但人始终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实践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环境。人不断改造着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也始终制约着人类的活动,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仍然是强有力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
人具有物质性、动物性、社会性三个层次的属性。就人的物质性、动物性而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因此,撇开具体的内容,说人和自然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地,说人和自然在物质性、动物性的层次上和自然是相贯通的,这无疑正确的。
命题四的情况比较复杂。首先,人性和天道到底指的是什么本身就含混不清的;其次,贯通是在什么层次上贯通,也是问题。
如果我们把人性理解为人的特性和社会规律,把天道理解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那么,这个命题只有在辨证法的层次上才是正确,超出这个范围,基本上就是错误的了。
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但人类又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部分,有语言,能思维,能制造劳动工具,有道德观念,有文化积累,有其他任何生物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人类的进步不单纯是生物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因历史的延续,因文化的积累,因科学的发展,而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不能混同于所谓的天道。
命题五,只有在环境问题上是正确。某些天变,如生态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确实和人类的活动有关。而赋自然予道德和意志,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知;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知;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那就是牵强附会了,甚至近乎阴谋和恐吓。爱因斯坦说,“我不相信什么人格化的上帝”,“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有行为牵累的上帝”。
至于,说人之身“首坌(原写作上‘分’下‘女’)而员,象天容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更是“胡扯”了。“天圆地方”早已被科学证明是一种错误的臆断,以此立论,只能是胡扯。
命题六按前面对于人性和天道的理解,我们把它理解作: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无疑是正确而超迈的见解——但我认为这基本上是“我们”的见解而非“古人”的见解了,是“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了。
“天人合一”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是一个逐渐被“填充”,逐步发展的命题,包含复杂的思想内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研究方法欠缺,所包含的思想有正确有错误,有精华有糟粕,不可轻视,也无须过分推崇。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