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之忠与义

诵读经典之忠与义

孛相杂文2025-12-29 02:48:00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的历久弥坚。——题记一直以来,偏爱经典,或许与生长的环境有关吧。无论是读书或是看故事片,我都在经典中徜徉,有朋友曾开玩笑的说我适合去当古人,其实我又何尝没有想象过,若是身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的历久弥坚。
——题记

一直以来,偏爱经典,或许与生长的环境有关吧。无论是读书或是看故事片,我都在经典中徜徉,有朋友曾开玩笑的说我适合去当古人,其实我又何尝没有想象过,若是身在古代又当如何。至爱经典,因为我感觉只有这些才能支撑着我的信念,而这些也能教会我更多的人情世故。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了解到世间冷暖,也从不同的正面侧面多多少少知道些世间百态。不敢自诩自己能有多少感慨,未踏足社会,没有尝遍那些酸甜苦辣,我没有发言权。人生阅历浅薄,只能在这些经典中找寻古今之别,找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找寻属于丝丝心灵的慰藉……
读过看过的经典很多,少不经事的自己曾经只是有仰慕之心,不懂世态炎凉,只当是看过了解,仅此而已。当有过一些见闻,有过自己的思考,再来重温,便真正可以体会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经典之中,折射出多少世间善恶、人性美丑,又折射出多少现在仍存在的社会现实?联想古往今来之社会,痛心疾首之余,却只恨世间冷漠,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
小时候读过一些白话版的名著,如今一直在慢慢的用原版来重温这些经典。这一学期以来一直在读《七侠五义》看93版《包青天》,故事很长很长,一直都没有读到结束,这当中曲折的案情和那些忠孝节义,让我不得不为之震撼。看书或是看电视,我几乎不会流泪,从小到大不超过5次,有过的仅仅只是深深的感动和感叹,只有真正触及我心弦的情节才会令我眼眶湿润,而经典之中的忠肝义胆,真正的打动了我。
在小说和剧中不乏忠义之士,当年的侠义之风、朋友之义、义仆之忠,人与人之间可以肝胆相照,以德报怨,可以为朋友四处奔波不辞劳苦,甚至可以为了主人甘愿赴死……其实这些情节在许多故事中也有,故事中也有奸佞小人,忘恩负义之辈。在我看到这些情节时,不由得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利益、自私,似乎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义气已比不上前辈。放眼观世界,口口声声说到是好朋友是很铁的关系的人比比皆是,可是要是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还存在所谓的“忠义”和为朋友两肋插刀吗?也许有吧,但是谁不是先想自身利益?谁不是很敏感的就想别人有没有危害自己的利益?人都是自私的,自私得可以去曲解任何人的为人,只因一个“利”字当头!
忠君爱国是自古便有的教训,可是真正又有几人做到?包拯可以顶住压力为侄儿平反,但是泥古不化或是有私心之人却可以趁机反诬他徇私枉法。权势压人,痛心疾首之余包拯也无能为力,便想挂冠出家,可心系庙堂心系天下百姓的包拯又如何能安心与佛为伴?公孙策不得不感叹“苍茫宇内,能有几片青天?衮衮诸公,又有几位包拯?”可叹世道如此,可悲,可怜。纵观古今,真正如包拯那般忠君爱国爱民之人又有几人?有的不过是会说大话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已。而真正的做人清正又如何?不畏权势又如何?古往今来社会现状皆不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众生受压迫?世道如此可悲,即使有真正的青天当头又当如何?
现在,真正的忠义之士,无论是忠君爱国忠于百姓,还是朋友间令人敬仰的义气,现今已荡然无存……我记起曾读过的一句话“一杯清水回音渗入一滴污水而浑浊,而已被污水不会因为渗入一滴清水而清澈。”
也许是阅历尚浅,无法做更深入的思考吧,我只能通过这些表达心中所想。也许片面了些,但这些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世间或许还存在所谓的善良与正义,毕竟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在进步。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根深蒂固,我们为何不可以真正的做到“无愧于心”?我们为何不可以真正做到“坦然”?
我曾听过一句禅语“我有灵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如今尘尽光生,把情痴一起经过,生又如何,死又如何,心是灵光一片,照遍山河万朵。”
其实人生不过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唯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我们又何必去纠缠那些东西呢?只是往身上徒添不必要的枷锁而已,让自己活得如此累如此不舒心,不如真真正正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坦然面对世间一切,不畏不缩,不私不利,一切无愧于心,也许此生便会活得坦坦荡荡吧。但世间又有几人可以真正如此?
……
经典是历久弥坚的,经典是永不褪色的。我至爱经典,只因这些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我曾幻想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心中的那间屋子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可以在心中那片林子里找寻古人纵情山水之乐,可以真正体会心宁的时刻。其实只要信念不灭,到哪里都是心灵的温暖和栖息之地。
诵读经典,可以让我重温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从中学到不少经典思想,从中升华自己所想。而从经典中,我可以借古人之历警觉自己,可以时刻以此坚定自己的信念,可以渐渐找回自己心灵的慰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