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品《鳄鱼战争》

梦天品《鳄鱼战争》

侉戏杂文2025-12-05 18:53:24
1三家分晋,印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六家卿大夫选贤者执牛耳是个稳定制衡的制度,在一次次斗争中两家倒台,智伯凭个人能力一家独大,威胁到另外三家的安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贪得无厌的他和贪得无厌的美国一样,
1
三家分晋,印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六家卿大夫选贤者执牛耳是个稳定制衡的制度,在一次次斗争中两家倒台,智伯凭个人能力一家独大,威胁到另外三家的安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贪得无厌的他和贪得无厌的美国一样,明知道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国还咄咄逼人挑衅俄罗斯。赵无恤是个人才,豫让代表着刺客的无奈,理想无法实现,又没有系统的培训,个人战斗力也有限,只能在死上作文章了,死也要做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死士不会苟且偷生,他只奢望在仇人的衣服刺上两剑,就是下九泉也算给主人报仇了!
三家分晋其实就是三家分智,因为晋王当时早被架空了,和日本天皇一样。三家分智,一是因为智伯还不具备一夜间灭掉三家的实力,赵家两代人经营晋阳城,实力不容小觑;二是智伯性格太跋扈、自取灭亡。晋国被瓜分,再也没有问鼎天下的机会,顶多只能当个最佳配角,更难以同秦齐楚这些超级大国相匹敌。赵国还不太孬,韩魏完全成了新的火药桶,总是挨打,亏大发了!

2
魏文侯是个能主,用西门豹治理邺城,好似一颗钉子楔进了邯郸,让赵国人不敢轻举妄动;用乐羊灭掉中山国使地盘扩大,好比孙权用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夺得荆州地区一样。不过乐羊吃自己儿子肉太血腥,不晓得真正的历史是不是这样,或许我们的祖先真的那么野蛮,经常吃人肉。
吴起在鲁国和魏国都是军事家,到楚国变成了改革家,和前总理一样刚猛,只不过和商鞅一样得罪了太子。吴起帮魏文侯打下了河西的土地,威慑了秦国,使其不敢东进。李悝变法是在制度上加强了王权,以后再也没有牛B的卿大夫敢对抗王权,可惜魏国霸业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未来的争霸战中韩魏两国成了各恐龙国的公共打猎场。

3
《孙膑庞涓》这回不单叙述他们两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远没有苏秦张仪的经历精彩,只不过他们的故事更有规律,更像一个纯粹的故事。
庞涓好比黄埔一期生,孙膑算黄埔二期生。三家分晋后,三个国家均彰显了新生力量的先进性,都把国都往南搬,保持充分的攻势,以求号令群雄,不过在南下过程中真正的敌人便是以前的兄弟。
秦国在战国初年尚处于沉睡期,先进生产力没得到普及,根本没有入主中原的软硬件;田氏齐国偏居一隅、安于享乐,同现今的四川人一般安逸,经常出演一些明星相国(比如邹忌)的闹剧,进取心更谈不上了。三晋刚刚完成集团重组,相当于一次大换血,很有朝气和血性,可每多久朝气蓬勃的三个后生开始互掐了。三晋中韩国是最弱的,又处于四战之地,只有魏赵有可能当三晋盟主了。
魏国人庞涓先给魏王打工,自然排挤外来户孙膑,和现在广东的企业照顾广东人一样,什么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的全不计较了。魏国崛起后便找赵国掐架,孙膑领着齐国兵围魏救赵一战成名,估计当年的国际和平奖非他莫属。几年后不老实的魏国又欺负起韩国小兄弟了,齐国军队又在孙膑带领下保全了韩国,稳定了世界格局,孙膑也出尽了风头。
魏国穷兵黩武的结果是盛极而衰,家底全部拼光,只有挨打的份儿,好似诸葛亮年年北伐,骚扰曹魏,只能加速蜀国的灭亡。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只靠武力,当时三国局面已经形成,曹魏尚且不主动出击,维护稳定是最主要的,十万军人战死沙场百万黎民受苦只换来一个人“武侯”的谥号,如果让刘禅博得武帝的庙号那才是丞相该做的啊。一个人再牛不能带动整个国家牛起来,再说蜀道难于上青天,搞防守建设还可以,主动出击难度系数太大了!
魏国,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个悲哀的国家。魏国都城以前在我们县,也就是古书说的安邑,后来搬到了开封,可我记得《孟子-梁惠王》曾提到魏国迁都不是为了保持攻势,而是被变法后的秦国打败,太子被杀,躲避战祸才迁到大梁(开封)的。

4
《刑名英雄》这回的主题是改革,主角是申不害和商鞅。我说一些题外话吧,战国时三晋的思想很先进,同欧洲的法德一样(法国的民主思潮和启蒙学家如黄河沙粒,德国的哲学家车载斗量),大部分的人才都是三晋走出来的,后来的苏秦张仪故事更说明了中原人心狡诈,只不过后世东晋、南宋大批移民涌向南方,南方人变得狡猾起来。
李悝是魏国变法第一人,可以说伟大的军事家吴起借鉴了他的部分法学思想,才能到楚国改行当改革家,这才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不过比诸葛亮、达芬奇差了那么一点。商鞅强调的“法”,申不害讲求的“术”,慎到主张的“势”,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优势互补,很得秦始皇赏识,本来能有所作为的,不料被同窗李斯害死了,看来兄弟靠不住啊!
先前我以为“保甲连坐制”是王阳明首创呢,原来商鞅早就注册产权了,看来后世很多整人手段先秦已经完备了!
写改革家就不能像写战争一样随意,潇水剑走偏锋用采访体来描述申不害和商鞅,就很有创意,而且可读性强,尤其是套用朱总理的经典语录来描述商鞅,简直是神来之笔,不过战争描写对比体一滥觞就不新鲜了!

5
《合纵连横》写的还不错,新时代到来了,战争级别上升了,普通士人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苏秦、张仪等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合纵政策的失败不是齐楚不配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强国,需要找合伙人的都是那些实力不够强的二流国家。春秋时晋楚争霸那可是真刀真枪真干哪,战国后晋国恐龙分裂成三个鳄鱼,再也没能力争霸天下了,只能积极合纵以求自保;燕国塞北苦寒之地,根本没有角逐中原的机会,当时人认为和现在天天喝风吃沙子的内蒙一样,燕国只能想出用杀手(荆轲)来挽救国运的笨办法。刺杀能除掉一个政敌,但不能挽救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刺杀能起大用的话二战时找几个武林高手干掉天皇、伊藤等政要不就让日本退兵了嘛,记得张东健就演过一部刺杀伊藤博文的电影,这东西也只在艺术里被夸大了,但历史上却无济于事。
如果说合纵是长期投资,连横就是短期投机,你不跟秦国合作我就打你,合作了我就不打你,还给你糖吃。等关东各国加入连横削弱齐楚后,秦国便开始一家坐大、远交近攻,一口一口地蚕食关东六国,不然像齐国灭燕一样大动作惹得五国联军来攻,让齐湣王死也没个全尸。
《稷下学宫》这回写孟子的不大好,标题写的太虚,让人云里雾里,外国人写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