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懑之时且昂扬
李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少年随父入川,住江油青莲乡。他一生坎坷,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才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只有两年即被排挤出
李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少年随父入川,住江油青莲乡。他一生坎坷,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才被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只有两年即被排挤出京。安史之乱中,隐居庐山,后应邀入永王幕府。永王事败,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61岁还想从军杀敌,中途折回,第二年,病死当涂。李白的诗歌充满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他一生好酒,是唐时著名的“饮中八仙”之一,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誉。但他饮酒更多的是以酒消愁,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写的时间应为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长安的时候。这时候李白的心情是复杂的,一面是愤懑不满的心情,一面是昂扬奋进的性格,这就是李白,这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的两重性。
诗的前四句是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亦或是对李白被弃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送行。而李白却一反“会当痛饮三百杯”的常态,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却把筷子放下,离开座席,拨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请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前两句是写宴之盛,“清酒斗十千”“珍羞值万钱”,多么昂贵的美酒菜肴!而李白由于被逐,连用“停”、“投”、“拨”、“顾”四个动词,形象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从诗的角度看,也跌宕起伏,峰凌出奇。前两句是盛宴的描述,后两句是心情的坦露,妙哉,伟大的诗人,妙哉,醉人的诗句。
如果说前四句是一扬一抑的话,那么中间四句则是一抑一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紧接前四句的“心茫然”又从正面写出了“行路难”。怎么个难法呢?前面的黄河寒冰塞川,西面的太行积雪满山,这是天下路之难。其实作者写得是人生道路的艰难。出川后17年的奔波,供奉只有两年便被排挤而出,人生道路难于自然大道,这是用比兴手法写出的两难。但,李白终是李白,他满怀憧憬,又想起了姜太公和伊尹两位不平凡的人物。姜太公在不得志之时只能垂钓渭水,时机一到,得遇文王,便“登台拜将”,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报负。伊尹,是中国第一位贤相,在没有机遇时“躬耕于莘”,即现在的山东省莘县,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在受汤三聘之后,践盟入夏,助汤灭桀,奠定了成汤数百年天下,后又扶佐三代,被称为“任圣”。当诗人想到这两位人物时,似乎是又增加了信心,欲从愤懑的心境中解脱出来。李白的诗常用典故且自然贴切,这是大诗人艺术的结晶。
全诗的最后四句,是一大转折,既面对现实,又不失抱负,活脱脱画出现实中的一个李白来。“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四句不仅是诗韵的转换,更是诗人心情的转换。当他从对古人的回忆中回到现实的时候,在相别的宴席上,瞻望前程,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坎坷,故重复“行路难”,这是心情的加重,然而行路不仅艰难,而且歧路众多,我究竟要走向哪里呢?是作者自问还是旁问?恐怕都有了吧!但李白毕竟不同于别人,他那种倔犟、自信的性格,决不把自己表现的失魂落魄,骨子里积极进取的要求,使他摆脱了愤懑、彷徨、苦闷、不满,唱出了他心中的最强音。“长风破浪”、“直挂云帆”。长风破浪是宋书中宋悫的话,当他表示自己的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在这里“借”来用以说明自己的报负:现在虽然不被朝庭重用,且被奸人排挤,到时候,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长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神游千载,感情上起伏变化,愤懑之后,境界顿开,最终以昂扬的调子把自己推向理想的境界。该诗受千年传颂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要从中悟出一点积极向上的精神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读三国,品人生,纵论世界
下一篇:前身合是采莲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