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派相宜
【教派相宜】人之初,性本善;性,乃为本真之源;然而,儒、释、道、主等正派宗教之门类,则为逐个领域中之旨;于本真之基础上,弘扬各自不同之旨,其等形式将有所不同,教义抑或有所差异;然,总归本性则万变不离其
【教派相宜】人之初,性本善;性,乃为本真之源;然而,儒、释、道、主等正派宗教之门类,则为逐个领域中之旨;于本真之基础上,弘扬各自不同之旨,其等形式将有所不同,教义抑或有所差异;然,总归本性则万变不离其宗,仍以善为继;故,宇宙同源,万物同法;正如,细流淙淙出阡陌,万水归宗去汪洋之理也……【教派相宜之解语】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之语,相传《三字经》这一人性道德启蒙之巨著,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顾名思义,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就是说,人类的本性应该向善良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提到的“性”,是本质或性质的意思。同时,更是引申意义“正确主题”的意思。
也可以理解成人类的正确主题就应该是善良。于是,这个人性的正确主题——善良,经过千百年残酷现实的考证,被智慧的人们树立起来,成为高尚人性正统的理想标杆。
那么,在宗教领域里,纵然很多正派宗教都以自我形成的习惯性逻辑,来定性其自我信仰的特色路线。但是,在主题思想的精髓部分,却有着惊人的雷同或相似之处。
例如儒家思想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箴言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箴言很明确的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当你自己不希望被别人强加于你自身的事情,那么,你就不要主观武断的强加给别人。同时,这也是以善待人的处世观念。
那么,佛家的思想理念便更为明确。那便是很多僧侣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佛号:我佛慈悲,阿弥陀佛;这里的慈悲就是佛祖对世间万物慈祥善良的悲悯之心;这句佛号简单明了,一语道破佛教信徒们修行之最终目的。
然而道家的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非只言片语所能诠释的,那么在这里,我们且借助一段《道德经》里的文字,来做以简单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那么,这样一段古体文字它所阐述的到底是什么呢?大致意思是说:最善良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了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总是会默默地向需要他的地方流淌,无形且有体。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良的人,做人低调从来不与人计较得失功过,即使受到了委屈也会默默的承受,恪守本分。心胸更是豁达宽容,保持沉静而积聚善意为博爱感化他人。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少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至于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义,不用过多解释,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那就是无比仁慈的博爱。
关于宗教,还有很多门派类别。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在众多的宗教信仰当中,或许因为教义的不同,或许因为教理的差异,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与风格。但是,在他们所有主题思想的定位上,却有着毋庸置疑的共同点,那便是以善良与仁爱为修行的最终目的。
这就好比千条万条的小溪,不管你流经多少崎岖蜿蜒,最终还是要汇总到大海的怀抱是一个道理。
因此说,大千世界原为一体,天空、大地、空气和水等等等等,这世间所有的万物都是所有生灵共有的共享资源。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必要因为各自的欲望和利益,争争夺夺打打杀杀的刀兵相见吗?没有必要!彼此之间还有必要为了门户之见争得面红耳赤视如仇敌吗?没有必要!
如果人类所有的人,在处理和面对所有的事情的时候,都能够降低或合理抑制自身的贪婪欲望和狭隘的自私心理,报以善意的尊重彼此相待,那么,彼此之间还会有伤害吗?不会再有!彼此之间还会有纷争吗?不会再有!彼此之间还会有不公吗?不会再有!
因此说,只要我们充分的发挥了我们天性的良心,我们人类就会彼此体恤、尊重、爱护、理解、宽恕。
届时,社会将会在一片和谐的状态当中,良好健康的平稳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欲擒欲纵
下一篇:由村上春树的演讲所想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