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信
2007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整理书柜里许久没有翻动的书籍的时候,一封已经泛黄的白色信封从书中掉落下来,弯腰捡起,泪水禁不住盈满眼框,熟悉的信封、熟悉的笔迹以及其中熟悉的叮咛和嘱咐使我重新感受到那久违了
2007年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整理书柜里许久没有翻动的书籍的时候,一封已经泛黄的白色信封从书中掉落下来,弯腰捡起,泪水禁不住盈满眼框,熟悉的信封、熟悉的笔迹以及其中熟悉的叮咛和嘱咐使我重新感受到那久违了的浓厚凝重的爱意,打开信笺,熟悉的烟味似乎仍能弥散出来:“……9月30日下午我在巷口从3点半一直等到6点才回家,希望能够接你们回家。我和你妈说你多时没有来信,国庆一定能回来,因为你总是搞突然袭击给我们以惊喜,结果还是没能回来。收到你的信,也就不再盼望了。你大哥调到集宁上班了,这下只剩下我们老头老太婆了……小外孙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多观察他的爱好和长处,诱导他成长……不要给爸妈寄钱了,你在单位工作忙,又常加班,自己加强营养……”
泪水夺眶而出。
这是我的父亲1998年10月3日写给我的信,当时因为我正在参加一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国庆节加班,没能回家看望父母,父亲在巷口久等我未回而写下了这封信,这封信后的一年多我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也再不能收到父亲的家信,而今重新体味信中那浓浓的关爱,对于已近不惑的我来说,心中涌升起的岂能仅是怀念?
家乡是一个有山有水却很贫穷的北方的小县城,15岁的时候离开家出外求学,从那时起,父亲的家信就一直伴随着我。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收信是生活中一项快乐幸福骄傲的内容,不管我回不回信,父亲的来信在十几年中总是每星期一封频频地飞到我的身边。
我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的信是毛笔小楷,8开的大纸,打开信封时会有浓浓的墨香,8分钱的邮票得贴上两张,后来为了多写一些内容,改用钢笔,有时母亲觉得父亲没有把她的牵挂表达清楚,还要在信尾加几行小字“另……”我在读信的时候仿佛还能看到父母写信时互相补充对我的叮咛,那苦读的三年中读信是最好的享受和休憩,父亲的信中多是鼓励和简练的关怀,读信之后思绪会自然清晰,学习效率倍增,独自生活的能力也渐渐增强。
上了大学,携了满载浓重好奇和喜悦的行装南行,来到那个江南的都市,等到把好奇和喜悦随着飞往天南海北的信笺统统分发出去,该自己静静面对江南山水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第一次大冬天没有了温暖的火炉,第一次不见了飘飞的雪却还得撑起伞去迎那冰冷的雨,就觉得南方的冬天太冷太冷,由于生活和气候的不适应以及一些现在看来很琐碎的事情,使当时18岁的我有过非常消极的时候,甚至特别讨厌那个江南的城市,父亲的信笺越过千山万水依旧亲切飘飞到我的身边,信中引用了红楼梦中宝琴的诗句:“……‘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快乐是要自已去找寻的……”心境便豁然开朗,噢,其实主要是自己的心态问题,放开了心胸去接纳就读的校园以及那个城市的时候,才发现,它虽然没有北方朗朗的天空、无茵的草原、雄壮的山峦、飘飞的雪花,但它有四季的鲜花、如画的风景、舒展的梧桐、浓香的米酒、浓厚的文化气息,四年里,父亲的信笺在南方湿润的空气里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最丰富、最珍贵、知识和心理成长最快的年华。
之后的日子远离了课桌,进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也日渐繁忙,总之各样的理由和原因,使我在收到父亲的信笺的同时回信却少了许多,而父亲的关切和牵挂依然没有任何条件地暖暖地飘飞过来,直到我有了自己70平米的房子,父母从300公里远的地方来到我的家中小住,我的儿子围着他们叽叽喳喳的时候,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我才心痛地发现父亲那么地苍老了,我才知道当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关怀的时候,我给他的回应却是那么的廖廖。于是之后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回家,父亲总是说还是写信好,那样他可以慢慢回味,我对自己说:忙过这段时间就写……
几个月后,我的信还没来得及写,一个深夜的电话使我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恐慌和无助,一路狂奔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充满慈爱的目光与虚弱的身体形成极大的反差,紧握着他的手,却挽不住他的离去,我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窗外白雪皑皑……
合上手中父亲的信笺,那年的雪仿佛又在眼前,心中的痛就如那年弥漫的白雪一般,无边无际,我给父亲的信终是没能再写。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