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叹

英雄叹

庸说散文2025-04-10 09:24:31
既然不能成为英雄,那就造就英雄吧!——题记懈怠了很长时间,延宕了许多年华,人生有限的年轮,却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眼看着夏去了,秋来了,新疆的第一场雪已在并不遥远的西北酝酿着冬天的出场……一年又一年,多
既然不能成为英雄,那就造就英雄吧!
——题记
懈怠了很长时间,延宕了许多年华,人生有限的年轮,却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眼看着夏去了,秋来了,新疆的第一场雪已在并不遥远的西北酝酿着冬天的出场……
一年又一年,多少人在岁月的川流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世界就像一个偌大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出出悲喜剧在不断的上演,不断的落幕。
我们在观看他人演出的同时,也在演绎着自己人生,谁都是他人的观众。他人又都是谁的看客。正如卞之琳的《断章》所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芸芸众生成就了时势,时势创造了英雄,而历史对芸芸众生从来忽略不计。易安居士身为女流虽然文采斐然,胸怀凌云之志却也只能在披阅《项羽本纪》时感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朝嘉靖才子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罗贯中借去做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杨慎是明朝武宗、世宗两朝宰辅杨廷和之子,他少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他禀性刚直,不畏权贵,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斧钺。在“大礼议”的纷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大礼议”简而言之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后,按照皇统继承规则,世宗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对此不悦,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此议受到德高望重的杨廷和父子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刚愎自用的朱厚熜非常生气,他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并对反对者进行暴力镇压。杨慎不满嘉靖皇帝暴政,约集同年进士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帝益怒”,下令锦衣卫廷杖抗议的大臣,杨慎三受廷杖而不死,其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终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的仕途虽然被葬送在“大礼议”的纷争中,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在滇南艰苦的环境中,他设馆讲学,游历考察,广收学生,传播中原文化,孜孜不倦地写作和研究,出版了大量轰动一时的学术著作,使得当时中国的文坛中心一度出现南移的现象。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正是基于这些文治教化才使云南边疆土地和南疆各族人民逐步融合与于中华民族。可以如此说,杨慎与抗倭将领戚继光一文一武,同为明代最杰出的民族英雄。
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经久不衰,傲然挺立于世界文明史,不能不说是杨慎这些慷慨之士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
纵观中国历史,荒淫无道之昏君多于圣明之君,边患烽火多于太平盛世,但是在朝代的更迭中,中华文明却能薪火不断,代代传承,究其因,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舍身取义的浩然的正气,而这种浩然正气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经天纬地的仗义之臣、死节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颂的是刺杀暴君秦王的荆轲,“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吟咏的是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岳飞精忠报国的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从容赴义的坚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以死明志的豪言壮语……这些为民请命、为国捐躯的豪杰举不胜数,正是他们用生命写就的华章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品质,正是他们用精神高扬的旗帜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杨慎是英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的也是英雄,所以《临江仙》咏叹的是英雄,也是英雄的咏叹。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白发渔樵,自然是那曾经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他们历经了人生的坎坷,看惯了世事的变迁,悟透了生命的真谛,才有了“惯看秋月春风”的平静与豁达,才有了英雄相逢共饮一壶浊酒,笑谈古今事的超然与洒脱。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沧海一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我们也曾经激情澎湃、壮怀激烈,也曾经梦想建功立业、匡扶天下。只是我们徒有英雄心,却无英雄志,终不免沦为凡夫俗子。
英雄有英雄的瑰丽,凡人有凡人的质朴。如果英雄是历史的奇葩,那我们就是培育奇葩的沃土。
既然不能成为英雄,那就造就英雄吧!

2010-9-10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