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羡《大秦帝国》

惊羡《大秦帝国》

操柯杂文2025-03-21 10:02:37
历史的长河滚滚翻涌淘洗出无尽的英雄,尘埃起落间,沧桑风尘席卷,秦孝公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峰巅。一部《大秦帝国》的书写,再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纵横捭阖,驰骋沙场。在我心目中秦孝公嬴渠梁不愧为千古
历史的长河滚滚翻涌淘洗出无尽的英雄,尘埃起落间,沧桑风尘席卷,秦孝公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峰巅。
一部《大秦帝国》的书写,再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纵横捭阖,驰骋沙场。在我心目中秦孝公嬴渠梁不愧为千古的英雄帝王,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儿女情长,怎奈英雄气短;瓦釜雷鸣,只惜壮志未酬。奋斗励志的他积劳成疾,时年四十五岁便离开人世。
戎马倥偬,骁勇善战。年轻的秦孝公率死士三百直突魏军敌阵中心,一举俘获魏军统帅公叔痤。临危不惧,少年老成。当父亲嬴师隰身中暗箭,兄长嬴虔为父报仇心切,而秦孝公却镇定自若,下令班师回朝,这种隐忍显示出英雄的不平凡。
国耻昭昭,六国意图谋秦。秦地流言四起,秦孝公力挽狂澜,拘禁商探,安抚民心。他内心的苦楚压力又岂是常人所能承受。父亲刚刚逝去,山东六国便虎视眈眈,他肩上的担子如大山般沉重。他选择的是卧薪尝胆,他相信的是苦心人,天不负。自断手指血染国耻碑,显男儿壮志雄心。俨然一位刚毅木讷的大器之才。问古今,有几人伦比。
怀揣一颗”赳纠老秦,共赴国难”之心,一国之君与国家同在,宵衣旰食,为解救国家于危亡,他拿出国库所有的珍宝。
海纳百川,举贤任能。颁布求贤令向天下求取贤才,为使秦国富国强兵,秦孝公孜孜以求,终于求得商鞅这一旷世奇才。
他有瓦釜雷鸣的变法魄力,也不乏英雄的深情与柔情,一生的爱情如一,令人向往,可是英雄气短又令人惋惜。他与玄奇的一见钟情,许下挚诚的承诺:不移,不易,不离,不弃。他始终如一的遵守着诺言。两情相依的誓言依旧在回响:我欲与君绝,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他们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怎奈秦孝公英年早逝,读着读着,给我以感动的热泪与怅然的惋惜。
孝字存于心,世人称之为秦孝公。当他痛心疾首血染国耻碑时,面对母亲的心同与疼惜,他含着泪说:娘,渠粱不孝。在母亲的呵护与教导中他懂得了母亲的心田被犁下了那么多伤口,却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博大温暖的胸怀。
我不禁感叹道,秦孝公,一个极为出色的权力天才,他的雄才大略不在于寻常的文治武功与开疆拓土,而在于将一场千古大变从惊涛骇浪中引导出来,他的全部智慧在于每次都能将本能扭转乾坤大事变稳健的消于无形。
他刚正不阿,绝不徇私。商鞅在渭水刑场对阻挠变法的大臣与贵族大开杀戒,他依然选择支持,他知道变法必然会有风险。当兄长嬴虔触犯新法被割去鼻子,他也没有动摇。一代君王的作为让人折服,毅然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那个触犯新法闯下弥天大祸的嬴驷放逐。这样的坚定与无私,放眼古今能有几人。
面对政侠发难,他丝毫没有惧怕,他选择只身前往神农大山的墨家城堡,肩负着一国正道,决不逃避风险,决意表明自己变法图强的决心而并非任意刑杀的暴君。面对墨家弟子犀利言辞的围攻,他镇定自若,坦然应对。最终赢得墨子的谅解与赏识,使变法之路更加畅通。
他雄心勃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峡谷血战大获全胜。训练新军,最终秦军铁骑驰骋沙场,使魏军损兵折将,一举收复河西之地,一血前耻。
年轻的君主,却有一种深沉与老练的特质。纵然壮志未酬,仍显英雄本色。弥留之际,秦孝公深重的叹息一声:上天啊,上天,假使你再给我二十年岁月,嬴渠粱当金戈铁马定中原,结束这兵连祸结点无边灾难,还天下苍生以安居乐业,何故天不假年?竟使嬴渠粱并吞八荒,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席卷天下之雄心,化作了东流之水,上天啊,上天,你何其不公也……
一颗璀璨的帝王之星过早地陨逝,秦国人为之哭泣,天下人为之惋惜。
品读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一次心灵的旅行。给我心灵的震撼与人生的启迪。细细品味与聆听,用心感悟与咀嚼。锻造一己隐忍与宽容的禀性,坚定的信念,永远的挚诚……
秦孝公,千古一帝。问古今,有几人伦比;秦孝公,旷世英雄,放眼天下,有几人不为之折服;秦孝公,不愧为我心目中的千古英雄帝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