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喝自己的血》
近读房向东所著《喝自己的血》,副标题为一位“思想高僧”的性灵小品,题目看起来很吸引眼球,什么意思呢?书中解释是一种对写作的崇高和庄严的神圣描述,同时也是一种对呕心呖血的传神概括,更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分子
近读房向东所著《喝自己的血》,副标题为一位“思想高僧”的性灵小品,题目看起来很吸引眼球,什么意思呢?书中解释是一种对写作的崇高和庄严的神圣描述,同时也是一种对呕心呖血的传神概括,更是一种真正的知识分子精神的写照。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率真刚烈的、在绝望中有着悲悯意识的性情中人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在《白丁与酸乳》中,作者写了他对在酒桌上喝酸奶的一群酸文人的不屑,而他本人有严重的痛风,却不听从医生的严重警告,当“有朋自远方来”时,便“为朋友两肋插刀”,一通海喝,致使第二天由两条腿变成四条腿(拄着椅子),可见其人的率真、刚烈。
《知识与道德》,这篇讲高学历不必然有高道德。知识分子知书达礼,但碰到利害问题,他们往往表现的比没有知识的人更自私,在对待弱势群体上,他们也更为冷漠,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工人、农民,往往更有道德感,更孝顺父母。道德的修炼是终身的实践。
这篇有同感,印象中,农村里不识字的老太太大都是淳朴、善良的,有着天然的悲悯情怀,我的婆婆就是这样的女人,不管什么样的病、弱、幼、残的小动物,到了她手里准能给养得健康、肥壮。我见过她用滴眼药的小瓶子给初生的、失去兔妈妈的小兔子喂奶,那份耐心、爱心,令人感动。相反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清高、自私、虚伪的形象却比比皆是。
《“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讲了在不少人眼里,“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应酬、能变通,善于花言巧语、投机钻营,能在所谓的场面上混出点出息来。如果我们的孩子经过如此的“素质教育”,以后整个社会挤满了这样会“做人”的人,那国家不就成了名利场了?而西方国家“做人”的标准是要有爱心、有法律观念,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要守信用。
这篇文希望能够广泛传播,我们试着问问自己,自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们何尝不是希望孩子能够左右逢源、少吃亏,我们又意识到这已是个问题的问题了吗?关于做人,我想还是要找本源,如果我们在社会中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得学会那样“做人”,那无论我们对孩子如何教育,等他们长大后,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社会都会把孩子改造成会“做人”的人。悲。
《物多亦为贵》,讲了人类是地球上最为众多的生物,但还是最为宝贵的。泥土是最多的,它蕴育了粮食、水果,让人类得以生存,泥土也是最宝贵的。
这篇纠正了人们一直以来常讲的“物以稀为贵”的常识,用了两个最常见却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引人思考,是啊,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美与丑,无论能力的高低,对于自己亲人都是最宝贵的,珍惜生命,珍惜与周围每个人的这份缘吧,生命只有一次。土地不用讲了,最喜欢艾青诗中的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生死较量》,讲了中国人一生下就离不开吃,满月酒、周岁酒、婚酒、丧酒,从生到死,中国人都是物质层面,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在西方,从生到死都是精神层面的,从鲜花丛中诞生,拥着鲜花入土,音乐相伴着开天之路,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
这篇很有趣,偷换了唯物、唯心的概念,说的倒也是实话。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无论遇到什么大事,吃字总当头,大概吃总离不开酒,而酒是无所不能的,能把所有的喜悦、悲伤、情仇都化解得美满吧。呵呵,中国人也许更实在、洒脱,但略显野蛮,西方人未免内敛、虚无了些,相对文明。
《假乞丐和真乞丐》,内容是:遇见乞丐,我给自己订了个规矩,老人、孩子、伤残的,给,青壮年的不给。我们给的不就是几毛至多几块钱,就是给了假乞丐,又有什么了不起的?难道一丁点钱被骗了,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重大伤害?为了这一丁点钱,宁可让自己的爱心枯萎?
“离他们远点,都是假乞丐,”当我们掩鼻绕行时,当我们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时,当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警惕坏人、不能上当时,我们忘却了最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爱的教育”。
《大英帝国的补丁》,内容为中国的市政部门只做表面文章,路修好了,电信来挖、自来水公司来挖、煤气公司……在英美国,市政设施要管300年以上,一百多年前的下水道到现在还可以在下面拍警察抓小偷的惊险片。英国的人行道到处是补丁,最抢眼的是白金汉宫前面的补丁,那不是英国的耻辱,而是大英帝国的光荣,而我们的不断翻新又不断破损的马路,正让人看见的是宽阔的表面和“里子”的松散和腐败。
这篇让我想起1月4号昆明新机场在建引桥的垮塌事故,没有一个透明的管理制度、没有纳税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这样的事故今后必然还会重演。老百姓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就这样白白地被糟蹋,而政府的公信力也在频发的事故中几近于无了。
《歪批老庄》,这是集许多篇幅构成的,内容繁多,把老子的道德经逐句批驳,我忽然想起此前曾读过王蒙的《老子的帮助》,那本书对老子是推崇备至的,现今再读房向东的文字,越发感到“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正确性。看问题角度不同自是观点也不同,房向东这样自称“鲁迅门下走狗”的,长期受“勇者举刀向强者”、“横眉冷对千夫指”浸润的人物,对老子的什么“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自是抵触的。而王蒙年岁已高,世事阅尽,处事自是淡然,与老子的学说趋同也可理解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