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个伟大的形象

屈原——一个伟大的形象

藴涵散文2025-04-13 11:47:41
雨,热切地下着,流向历史的长河……迈进历史的长河,掬一捧时间的潮沙,淘不尽的汹涌澎湃;堵一截岁月的河流,挡不严的浩荡魂魄。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摇篮里,有多少数不清、道不尽的达人先贤的赫然功绩,有多少说
雨,热切地下着,流向历史的长河……
迈进历史的长河,掬一捧时间的潮沙,淘不尽的汹涌澎湃;堵一截岁月的河流,挡不严的浩荡魂魄。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摇篮里,有多少数不清、道不尽的达人先贤的赫然功绩,有多少说不完、述不屈的伟人志士可歌可泣的磊落事迹,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如雨。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他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斯人已去,相信屈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倾涌而出的如雨眼泪,更多而长久的是他的灵魂。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在中国历史上,屈原还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留下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
在乐平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甚多,如香炉坪、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为“八景”并以景名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乡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
屈原有个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赶回来宽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为表示对这位贤惠的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演变为现在的“秭归”。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在中国文人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林语堂曾说:“有才有品有德之人,乃文明之瑰宝,要假以长久的时日,方能生长成熟。”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之中,产生过许多这样的人之瑰宝,他们或清正刚阿,或豪情万丈,或风流蕴藉,或家国情长,他们以一己的热血,渲染了我们中国人人格理想的光辉,成就了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光荣与高度。
正因为历史孕育出这样的人物,需要长久的时日,因而每当出现了民族的不幸,他们被自己的时代所误解甚至构陷,而遭受毁灭的时候,我们尤其感到痛心与悲愤。他们的死,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创伤,是那个时代的耻辱——而那个时代业已永远留刻在我们的历史上,因而——他们的死,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愧痛。
在时间的草原上,生,就是在与死相抗争。人生本是一种逃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别致的经历和风景。可是,屈原面对生死,与许多人的想象相抵,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雨,汩汩而泣,在这雨里,我们就慢慢缅怀吧。
一切都在时间的缝隙中成为过去了,慵懒的我,颇有些似在水底,呼吸都费力。消失的时间在暮色四合时的风中行走,整个夏天都很茫然,像躺在一张柔软的潜网里,看着它们消失,一无所获的日子,还好,选择了在这个雨天的角落栖身。
生命的脚步踏着时光的脊背,无声无息走完一年又一年,季节的风送来了一个又一个明明净净的祈愿,愿屈大夫在天之灵,得以慰籍。有苍劲的风寄来无奈的雨滴,权且把这多雨滴当作后人的眼泪,化作哀思,化作悼言,萦绕耳边,盘旋心间,繁衍千古,流传万世。
访古有余情,踯躅起长嘅。一个文学先人,高举火炬照亮后人的心。他是光,他是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