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荞花
1田里的水稻由黄转青。地里的苞谷戴红帽背包包的时候,荞花初中毕业了。十七岁的荞花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这两年在父母的眼里,荞花就象雨后的苞谷,一节一节地往上窜。母亲说初中毕业如果荞花考不上师范,就给她找个
1田里的水稻由黄转青。地里的苞谷戴红帽背包包的时候,荞花初中毕业了。
十七岁的荞花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这两年在父母的眼里,荞花就象雨后的苞谷,一节一节地往上窜。
母亲说初中毕业如果荞花考不上师范,就给她找个男人嫁了,嫁谁,似乎母亲早就给荞花定了。荞花知道家里的负担,尽管父亲有姐弟六人,在农村父母是不跟女儿过的,哪怕女儿们富得流油,爷爷奶奶的赡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荞花父母的头上,加上自己的两个妹妹玉穗、稻花,弟弟秋果,全家八口人,全靠父母在几亩田地里扒食,这家是有些难当的。也难怪母亲就等着荞花初中毕业就急着找个人家把荞花嫁了。
荞花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她知道自己上不了师范,镇上的中学不过是一个连英语课都开不起的挂牌中学,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加上荞花的其他科目也不是十分的突出,上师范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荞花对自己的情况心中很清楚,在中考前,她曾想说服父母,让她考高中,就她的成绩也许考高中还有一点希望。她听说读高中高考时的选择性比较大,可以从一本到二本三本,直至专科,加上文理分科,再加上现在大学的门槛在降低的同时,录取率提高了,基本上高中毕业了都有一个学校读,几年出来就是一名大学生。
但是父母明确地告诉荞花,不行,原因很简单,家里的负担重。
荞花拗不过父母,也不是拗不过父母,她想就是父母同意了,就算真的考取了高中,家里拿什么来供她上高中。就目前的现状,除了她几个弟妹都在上学,玉穗读初一,稻花读六年级,秋果读四年级,家里找吃找用全靠父母两双手,年迈的爷爷奶奶是帮不了什么忙的。这个现状象一盆冷水从荞花的头上淋下来,一直淋到脚板底,凉到脚板底。
荞花放弃了与父母的争斗,她想凭命去闯吧,如果真能考上师范,当一个小学教师也可以,只要能跳出农门就行。
2
一个星期过去,中考的成绩出来了,荞花没能考上师范,分数还差一小截。荞花想起自己从此就要告别课堂,禁不住有些失望,但很快荞花就释然了,在农村象她这样读完初中的女孩实在是少之又少,很多女孩从出生到出嫁都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好歹自己还进了几天学堂,喝了几天墨水,满足了。
荞花十来岁时,荞花还怪过父母,怨家里那么穷,还生了他们姐弟四人。当时父亲不说话,母亲的脸红红的,也是一句话不说,随着荞花慢慢长大,荞花知道了父母的难处苦处,父母要的是一个儿子,而偏偏自己是长女不是长子。难怪母亲要东躲西藏,一直到生下秋果。
在农村倒插门女婿只是半个儿,女孩只能帮别人家传香火,没有文化的父母不想让香火在自己这一辈就失传了。父亲是背着家族传宗接代的使命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荞花、玉穗、稻花是父母在延续家族香火的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花絮。
好不容易有了秋果,父母鼓足的劲象泻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瘪了,松了,垮塌下来了,家也就稳定了下来,尽管那家因为计划生育的问题,一次再次的被乡里计生工作组的人打垮,但毕竟这个家还在,有家就有了根基。父母把四面板壁打垮的房子用竹篾修整了一下,一家人住了进去。父母从此醉心于农事,从田里到地里,几亩薄田瘦土,居然刨出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尽管苦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3
荞花门前有一条小溪,小溪的两边是绿油油的稻田,在稻田的上边翻飞着无数的蜻蜓。荞花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些上下翻飞自由自在的蜻蜓,荞花暗暗下了决心,她决心走出尘封的大山,到外边去看一看,她不甘心象父母一样在大山里过一辈子。
昨天夜里,母亲终于对荞花说了要把荞花嫁出动去的那个人,那个人是荞花二姨的儿子,是荞花的姨表哥。表哥去年高中毕业,分数上了三本,可要三万多元的学费,在泥巴坷坷里刨食的二姨家如何也负担不起,表哥回到了农村,跟二姨爹二姨妈在家里做农业。表哥看上去是个好人,不多言不多语,偶尔说一两句话,露出白白的牙齿,腼腆地笑笑。人也长得结实,一米七几的个子,皮肤油黑油黑的,要不是二姨家穷,象表哥这个样子,加上高中文化水平,在农村确实是很多姑娘们心仪的对象。
面对表哥,荞花也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反感不反感,荞花只是觉得如果和表哥结了婚,自己的这辈了就完了,所以当母亲提出来时,荞花就坚决反对。荞花说一方面自己还小,只有十七岁,另一方面虽然没有考取师范,自己心有不甘,还想出动闯一闯。母亲说,十七岁也不小了,当年我就是十七岁嫁给你爸的,十九岁生下你,这么多年不是过得好好的。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荞花特意看了看母亲,她看见不到四十岁母亲头发枯黄,眼角和额头爬满了母亲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皱纹,再联想起一年四季没有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荞花的眼泪点就上来了。她理解母亲的过得好好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无灾无难,平平安安。但越是理解荞花的骨子里越有了一种反叛。说实在的她不想过母亲的这种日子,她不想到母亲这个年龄就过早地老了,就随遇而安了。
这种反叛注定了荞花十七岁的心灵要来一次大的震颤,象地震一样,荞花要拼一拼。
荞花不能松口,不管母亲如何强硬,她都要顶住,她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由母亲主宰,她要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主意定下来,荞花对母亲说,这门亲事我不能答应,我还没有想好要嫁人,如果您一定要硬逼,我就去死。
听了荞花的话,母亲惊呆了,她不相信一向听话懂事的荞花会顶撞自己,而且给自己的答案是唯一的,不能更改。母亲叹了口气,接着眼泪流了下来,母亲说,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没想到还没嫁出去就跟当娘的生份了。
荞花说,娘永远是娘,女儿走到天边也是你的女儿,也会把娘挂在心上,只要娘不逼着嫁人,娘说什么荞花都答应。
母亲默然了,她知道再争执下去,荞花肯定不会答应,反而伤了娘儿俩的和气。
荞花从母亲那里争取到了主动,她想自己得尽快离开这个家,如果在家里呆久了,保不准哪天母亲又要提嫁人的事。
4
荞花决定先到县城去看看,实在不行就到深圳、珠海去打工,她不相信凭她的双手养活不了自己。荞花把她的决定告诉了父母,父母知道荞花决定了事不同意荞花也要干。母亲说,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
荞花十分高兴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