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到郴州,我们奔赴感动

从唐山到郴州,我们奔赴感动

柔刚弱强杂文2025-04-02 19:02:04
2008年2月18日晚19:38分,中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一则短片,说的还是与雪灾之年有关的事情——在湖南遭受冰雪袭击的危急时刻,一群朴实的唐山农民于大年三十驱车千里毅然来到灾区一线,为灾区的
2008年2月18日晚19:38分,中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一则短片,说的还是与雪灾之年有关的事情——在湖南遭受冰雪袭击的危急时刻,一群朴实的唐山农民于大年三十驱车千里毅然来到灾区一线,为灾区的重建献力捐钱。

他们的名字叫: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抗灾小分队。
13位唐山农民奔赴郴州,我随他们奔赴感动。
这是人间真情最自然的迸发。这是中华一家亲最朴实的写照。

我从几处细节感受到这次行动的真实力量。13位农民的组织者是一位叫做宋志永的30多岁的汉子,他带的队伍最大的有62岁的老人,最小的是19岁的年轻小伙,有亲兄弟,有父子兵。电视画面清晰的映现着他们的容颜,疲惫,但却透着坚毅和朴实。宋志永告诉我们,之所以起了奔赴灾区抗冰的想法,是因为“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

出发。从2008年的大年三十开始。他们租了一辆日租金为650元的车。他们自备了铁镐、铁锹等工具。他们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了3万多元的现金。他们在中国人民最渴望团圆的时刻,告别亲人,告别家乡,连续驾车25个小时,抵达长沙。

在抵达长沙得知湖南雪灾已经缓和的消息时,宋志永竟然有些许遗憾,因为他们来晚了,没有帮上灾区人民的忙;而在得知郴州电力急需人员支援建设的消息之时,他却开始兴奋,即使翻山越岭拖电缆扛线材,做最沉最苦的活,他们却说“我们干不了技术活,但可以抬工具、运材料”;六十二岁的老人说湖南的饭菜有些不适应,顿顿辣,这让他有些受不了,但现在好些了,自个也买些其它的吃吃;三十多岁的汉子在和亲人通电话时,面对镜头,眼眶饱含着泪珠,却久久不肯落下;他们的妻子、父母对记者说:几岁的孩子知道爸爸要去南方抗冰救灾,都说支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当记者问及他们中有几个是第一次出远门时,13个人有8人举起了手;郴州有关部门在得知他们带去的钱用得差不多的时候,主动给他们每人一千元补助金,但他们却把这笔钱分文未动地捐献给了当地的敬老院……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当我们还在口口声声宣讲着和谐的时候,这群朴实的农民用最实际的行动诠释了它的真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当金钱泛滥颓废盛行于这个社会的时候,13位唐山人民用最有力量的语言解读着激昂向上的意义。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当人情日趋冷漠道义渐近迷失之时,他们用微笑为这个时代划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动中国,我们有理由为他们喝采!感动中国,他们有理由为自己叫好!

老人在与家人通电话时,老伴说,你们要保重好身体,早日平平安安的回来。老人隐着眼泪回答了一个字:中。中,我听到的是承诺,是重量,是信义,是肩膀上的宽广,是时光跨度的回应,是人性最光辉的灿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