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传统中孝道与现在社会该怎样融合
最近偶尔翻了一下《二十四孝》,对里面的许多灭人欲的宣扬,我非常反对,那是封建礼教的压迫工具,但对另外几个故事却深有感触。一是《二十四孝》里的《亲尝汤药》讲述的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
最近偶尔翻了一下《二十四孝》,对里面的许多灭人欲的宣扬,我非常反对,那是封建礼教的压迫工具,但对另外几个故事却深有感触。一是《二十四孝》里的《亲尝汤药》讲述的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使汉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是在《涤亲溺器》里讲述: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另外据《北史?崔逞传》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代代教育着人们。但现在人们大多忙于奔波名利场中,或者大部分为了生存需要,远走他乡谋衣食之需,我们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不能够妄加批评指责,人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的生活压力,不可求全责备,一而论之,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孝道沦丧,也不禁感叹不已。
《说文》里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对长辈的孝敬与顺意需要遵循的一种准则。在现在忙碌的社会,在那些远走他乡的民工,我们不需要日日在老人的身边,记得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响遍大江南北,警醒千家万户。说明在今天我们只要在电话里问问,常回家看看,负责老人的生活赡养也就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求了。
前几天一个亲戚摔伤,骨折几处,生活起居不便,越见形销。我很忙,抽空去看了五次,但是我一次也没有见到他的儿子。也许是我的运气不佳,或者是他儿子的运气不好,总让我遇不到而使心里产生鄙夷的感觉。他儿子在省城工作,这次请假回家服侍几天,但是我去了他不是听说洗澡不在,就是去看朋友了,看亲戚不在等等。我作为亲戚的平辈,也曾扶着在厕所小解,作为人之子,来几天也是要走的,为什么不多多去陪陪。让自己的老母亲天天夜夜守服而不得休息。这样不但没有对父敬孝而且也是对母的不孝了。
曾看网上有的孩子上大学,自己的父母看望自己时候由于老人的衣衫衣衫破烂而谎称是自己的亲戚或者邻居,也许是虚荣心作怪,但是我认为是对父母的不孝道所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老人孝顺,何须顾及这些。有些东西可以改变,但是血缘关系是该不了的啊。黄庭坚这样著名的文学家、高官、诗人为自己的母亲洗涤便器,我们这些人,连自己的父母也不敢认,真是一个以忠孝名世的国家的笑谈了。
我们在现在都忙,而且受到工作的制约,这没有必要苛求,但是正因为忙,我们才要特别珍惜这极少的时间,好好陪陪老人,服侍其起居,让自己回去工作中也少许多遗憾,让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与老人的一幕幕而约显欣慰。而且以一个皇帝之身,还可以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时达三载,在现在的社会,无需三载,也无需亲尝汤药,但是在这一生生命里为数太少的几天里,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然个人的敬孝方式不一样,也许是我的浅薄与乱猜,就如阮籍葬母前,吃肉并且饮酒二斗一样,但是他一大号而吐血几升,萎靡不振了许久也着实让我们明白孝有时也不在形式而在我们的内心与一些行动。
另外我的邻居的几个儿子做法就让我不好理解了,听说一次她(70岁的老人)去外面,需要二十元的车费,还要向别人借,而她的儿子就在车上,我有些愤怒,就是外面挨邻的也会帮着开的呀。也许说是外国人的教学,但是他们的文化不很高,也许他们有隐情,但是许久以来的不孝表现,就足以说明这是他们的一贯做法了。
在我国越来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我们好好学习古文化,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别让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要让韩国这样的宵小鼓吹我们的美德与传统是他们的历史,是他们的正统了。这也是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的一个要求和具体的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说“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