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美德

诸葛亮的美德

圆房杂文2026-02-04 19:08:14
“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成都武侯祠里有许多楹联,这是其中的一副,赞扬诸葛亮德才兼备,蜀国人民佩服他,死后和刘备君臣一同享受蜀国人民的祭祀。《三国演义
“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成都武侯祠里有许多楹联,这是其中的一副,赞扬诸葛亮德才兼备,蜀国人民佩服他,死后和刘备君臣一同享受蜀国人民的祭祀。《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中国很多老百姓都读过,却少有人读《三国志》,结果错把《三国演义》当成史实。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诸葛亮有出色的军事才能,“神机妙算”、“指挥若定”,简直是智慧的化身,却很少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优良品德。其实诸葛亮在军事上比较谨慎,趋于保守,缺少奇谋异策,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相比较之下他的政治才能更加突出。诸葛亮还具备许多优良品德,《三国志》记叙得比较具体。
清正廉洁是诸葛亮突出的美德。诸葛亮曾经向后主刘禅上表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铙。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及亮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诸葛亮是蜀国的宰相,是刘备的顾命大臣,被后主尊为“相父”,掌握着蜀国的军政大权,经常统帅军队出征。他要是卖官鬻爵,偷兵食饷,何愁没有横财呢?恐怕富可敌国。他死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足见他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诸葛亮这份奏表有点像现在政府官员呈报纪检监察部门的财产登记表,又有点像一份廉洁自律的决心书。当今政府官员有多少像诸葛亮那样如实登记自己的财产呢?又有几个像诸葛亮那样真正做到谦洁自律呢?作为一个以“人民公仆”自称的政府官员,当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败露之后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高墙铁窗中读读诸葛亮这份奏表,能不感到汗颜吗?能不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忏悔吗?
谦虚谨慎,不慕虚荣不贪爵位。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闻风投降,攻下了冀城,俘虏了姜维,掠夺仕女数千人。大臣们纷纷向诸葛亮表示祝贺。诸葛亮面带愁容答谢说:“普天下是汉室的臣民,现在国威未振百姓遭灾。死一人都是我的罪过,祝贺我使我感到惭愧。”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谦虚谨慎,不居功骄傲的优良品德。据《诸葛亮集》记载,同受先主托孤的顾命大臣尚书令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劝亮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信婉言拒绝说:我位极人臣,无功晋爵,是不义的。以诸葛亮的功劳、德行、威望,即使晋爵为王,也是受之无愧的。他不为自己谋王位,足见他不贪图爵禄,也可以看出他对刘备开创的蜀政权忠心耿耿。
勇于承担责任,不争功诿过。无论古今,这一点都是官员们难能可贵的政治品德,诸葛亮就具备了这种政治品德。《三国志》载:章武六年,诸葛亮率军攻祁山,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恰战于街亭。谡不听亮的指挥,被张恰打得大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上奏疏,主动承担自己用人不当导致兵败的责任,请降职三级。本来这次战败诸葛亮用不着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完全可以推卸给马谡,把他当代罪羊。诸葛亮这样做,说明他严于律己,不争功诿过。这一点不但封建社会的官员很难做到,即使当今的政府官员要做到也很不容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在给后主的奏表中用这句话表明自己的心志。他言行一致,认真履行诺言。刘备逝世后,他便深入不毛之地,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巩固了大后方,解除了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接着便整治训练军队,准备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在六出祁山中,诸葛亮殚精竭虑,运筹决策,亲临前线指挥,“志决身歼军务劳。”蜀道难运粮艰辛,善于巧思的诸葛亮亲自设计制作木牛流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终于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从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也可看出他对蜀政权忠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诸葛亮生前头上并没有诸如“平民宰相”、“亲民宰相”之类的光环,但是他治理巴蜀深得民心,他的高风亮节堪为后世的楷模。他死后蜀国各地人民纷纷要求为他建庙,在未建庙之前逢年过节老百姓就在田野道路上祭祀他。
诸葛亮的美德永垂不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