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适而可止

度,适而可止

起锅杂文2025-07-09 11:01:51
度,在这里是个量词。程度,长度,深度,限度,哲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界。适而可止:适,合适,适当,适宜,适度,舒适,正好,恰好,合情合理,确到好处;可,可能,可以,尚可,同意,许可,值得;止,中止
度,在这里是个量词。程度,长度,深度,限度,哲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限界。
适而可止:
适,合适,适当,适宜,适度,舒适,正好,恰好,合情合理,确到好处;
可,可能,可以,尚可,同意,许可,值得;
止,中止,终止,停止,阻止,截止,阻拦,至,到;
“适而可止”合而言之,就是在恰当的程度停止,不可以过。
任何事物都讲个“度”。“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嘛,在万物竞争的大自然里,只有适度才符合自然的规律,才能发展,才能优秀,才能生存,才能永存。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被淘汰。
所以说“度”和“适”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到天地,小到微毫,万事万物无不要求“适度”。适则生,不适则亡,此乃天地之道也!结果是检验“适度”的标准。
“机遇”虽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的特殊形式,“在任何人面前多少总是有机会的,问题在于是你去抓住它,还是不去抓住它,这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抓”就要求“适度”,抓住抓不住在于“度”之“适”否。可见在机遇出现的时候由于事发突然,急需应付,没有斟酌之余地,对“适度”的要求更严更准,必须恰到好处。
下面我随笔而不是选择地举几个例子:
从大而讲,一个国家的国策要符合这个国家的客观情况,一个地方的规定要符合这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比如说经济力量、科学水平、人民的思想觉悟等。这才会行之有效的。为什么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我认为就是我们走社会主义方向既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既不能脱离社会主义为大众谋利益,走共同富裕的英特纳雄耐尔宗旨,也不是死板的、公式化的社会主义。所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提法和做法是科学的、客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是“适度”的。由此制定政策和策略才能“适者生存”,永恒下去。
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政策和策略不符合客观实际导致失败的反面教训。五八年的大跃进就是不符合当时国情提出来的冒进主义,虚夸成风,结果导致了党和国家的严重损失,国民产值倒退,人民生活在饥饿和死亡的水深火热之中。文化大革命以不争的失误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全民族的不幸。这一切都是政策和实际不符造成的“失度”而不是“适度”。
就人生在世所言,一切言行也必须“适度”。既要有符合道德规范的原则性,也要有因时、因地、因人而易的灵活性。比如说,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你既然处于这个环境中,你就必须参与其中,你只有参与才能保证生存与生活。但参与市场竞争也一定要“适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合法、合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仔细观察一下,凡失败者有几人不是因为“失度”造成的。当然在金钱的诱惑下做到“适度”是有难度的,它与个人的欲望和贪心是矛盾的。这就是检验你大精明还是小聪明的关键时刻。
生活的多元性必定要有多方面的接触,这就要求你在社会上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底线就是要讲求个人道德。不讲求个人道德的人必然要脱群,而脱群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但过分的清高也容易脱离群众,水过清则无鱼,人过高则无友。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过洁世同嫌”,其结果与前一种人也差不多。上述两种人的问题关键就是“适度”的问题。
以“情”为例,人人都有亲情、爱情、友情等千丝万缕的情感关系。不同的“情”有不同的相处原则,而每对情者的相处又必须在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双方的往来情况、道德水准、世俗界限、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交往,有一定的原则但没有固定的方法。无情不行,过情不行,情之不当也不行。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相处原则。比如,爱人、情人、同学、战友、朋友、同事、邻居、领导。其相处是不一样的,都必须“适度”。同一类关系的不同对象其相处方法也因人而易,也要“适度”。既要让对方感到恰当的热情和友谊,又不能脱俗违规让对方尴尬或接受不了。
在感情相处中,最复杂的是男女之情,因为它既不象父母、兄弟、姐妹有血缘的锁定,又比一般朋友多了一层异性心灵上的情感。而男女之情中,最难的恐怕又是所谓的“红(蓝)颜知己”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两性相吸而又必须“适度”把握的矛盾式关系。需要有君子之德、圣人之行、情人之心、朋友之交,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是很难的啊。正是由于其难于把握,所以才有“男女无纯洁友谊”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同样表现了它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重要性。
社会是有等级的,人也是有等级的。人与人工资不同、加资不同、住房不同、待遇不同、坐车也不同。在一些重要场合,连吃、住、站、穿都有一定的规定,绝不可越轨。当兵的不能站在当官的前面,副职不能走在正职的前面,助手不能在领导前面说话,下级不能坐在上级的位置,就连吃饭夹菜、喝酒也是有规矩的。不同的身份、辈分、年龄说话的口气也是不一样的。上级对下级叫教导、批评或者训斥;下级对上级叫请示、请教和汇报。一切都有规矩和规定,都有“度”,你必须适其“度”,否则除你之外是谁也不会接受和允许的。目无长辈尤其是目无长官那是很不礼貌甚至是“危险”的。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尤其是这样。其实这里面文明的内容有,但不文明的东西也不少。
平常人之间说话也要根据相互间的关系注意“适度”。比如说,帮助要适宜,批评要恰当。不适宜的帮助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恰当的批评会适得其反甚至引起恶果。掌握不好“度”,量变可以变为质变;成功可以变为失败;谦虚可以成为虚伪;自信可以成为骄傲。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距。有时候多说一句不适度的话其效果和后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下面再举一个极其可笑但完全真实的例子:某年我下去到一个县医院巡回医疗,遇见这样一个病人,说媒成功后到男方家吃请,主人十分热情、竭力招待。不知道是因为饭好?高兴?还是饥饿?此人食不知饱,依次吃喝了:一盘瓜子;一盘花生;三壶茶水;一斤糕点;两碗粉皮;多半斤白酒;三个馒头;六个猪肉包子;五个油糕;20多个饺子;最后有喝了两碗面;这还不说丰盛的冷菜、热菜。饭后就有点肚疼,最后忍耐不住到了医院。医院诊断为急性胃扩张、胃穿孔,最后大便血水而亡。例子有点不敢想象,但确真无疑。可见吃饭也必须“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