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孔目

两个孔目

朋从杂文2025-08-11 03:23:27
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注定就是一个小人物,占据那么一点小位置,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许多许多的人就这样麻木了,沉沦了,被磨圆了,没有个性了,甚至寻机就要恶搞一下,以发泄发泄淤积在胸中的那口鸟气。最怕
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注定就是一个小人物,占据那么一点小位置,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许多许多的人就这样麻木了,沉沦了,被磨圆了,没有个性了,甚至寻机就要恶搞一下,以发泄发泄淤积在胸中的那口鸟气。最怕的就是这种心态不平衡,一旦机会来临,就很容易出问题(比如黄文炳)。能够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并且具有正义感与社会良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关键时刻,能够坚持原则,挺身而出,有所担当,在封建社会中,当属凤毛麟角。
孙孔目与叶孔目就属于这凤毛和麟角。
孔目是古代执掌文书事务的小吏,在有宋一代,“吏”这个行当,是没有国家俸禄的,也就是说,国家不开工资(王安石变法,给吏开了工资,失败后即取消);它从属于官,是官属下的各类管理、办事人员。没有工资怎么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有靠自己去挣;于是乎,这笔开支便变相转移给了老百姓,克扣、受贿、鱼肉百姓等便成家常便饭。
如果比照现代,孔目这个角色,有点类似普通的司法人员与律师的混合体,要向客户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个名目算是说明白了,就此打住。
再说这两个孔目,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顶住压力,坚持原则,晓之以厉害,说服了自己的上级领导,拯救了两位大英雄的性命!
在林冲的案子中,高俅一伙给开封府制造压力,必欲置林冲死地而后快,府尹快顶不住了。这时候孔目这个参谋人员的意见就显得太重要了,是屈服于权势,落井下石;还是顶住压力,坚持原则,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困难。对于无权无势的小吏来说,保住这个饭碗是最重要的,最安全地做法,就是听大领导的,领导怎么说,小吏就怎么做。但孙定孔目选择了后者。他的做法非常聪明,当府尹问他如何“周全”这件事时,他反问:“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这一问非常之妙:一可激起府尹之责任心,提醒府尹,你可是赵官家的官,不是他高太尉家的官,要为朝廷负责呀;二可敲一敲府尹的自尊心,你不至于这么窝囊吧,堂堂大宋京师的执法官吗,男子汉吗,挺起脊梁,硬气一点,干件漂亮事,为自己负责!府尹果然入其觳中,你来我去,三言两语,天大的一桩案子,搞定。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要林冲一分钱,他只知道林氏是冤枉的,高俅太霸道了,出于正义,出于良知,无偿的为林冲作了一次辩护,并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影响了判决,拯救了林冲的性命。天朝首都的办事人员毕竟非同一般,为天下吏员立出一面镜子。将来天朝写法律援助史时,一定不要忘记给孙孔目浓抹一笔。
另一个是在武松的案子中,叶孔目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当时官府与黑社会一块勾结起来,设计陷害了武氏,必欲除之。更加要命的是,他的顶头上司“厅上知府一力与他作主,定要结果武松性命”;看来这个事很难办了。偏偏这叶孔目也是倔强,别人都收了蒋门神的钱,只他就是不收;对待知府他一方面晓之以厉害,一方面巧施了“拖”字诀。一拖就是两个月,这两个月他也没闲着,把张都监、张团练及蒋门神之阴谋一五一十说个透亮,尤其他戳中了知府的命门,告诉了知府张都监收了蒋门神多少多少银子,搞得老领导心里不平衡了:“你倒赚了钱,叫我与你害人!”老子才懒得管你这破事。得,稀里糊涂,从轻发落,搞定。
当然,这个案子叶孔目收了武松好友施恩一百两银子,但谁不知道这下面办事难呀,拖拉不说,还得花钱呀。两个月呀,据说这光请吃就请了八十多场,还有,嗨,一言难尽,不说也罢,这天朝的官风啊!
社会上就是因为有这些小人物在,才使得某些好的品质得以承传,也使得我们沦落于其中的生活略显精彩。在充满着腐味的官僚体制中,作一个人难,作一个有良知的人更难,作一个有良知又有斗争技巧的人难上加难。
孙、叶二孔目,后生代表那些卑贱的弱势群体,向你们致敬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