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改革之我见

中国医疗改革之我见

所有杂文2025-11-29 14:57:29
中国的医疗改革可谓艰难而漫长,从当初的无政府状态的医疗体系,到医院的全部归国营运作;从轰轰烈烈的“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运动的终结,到农村医疗机构的一个个解体;从依靠社会力量办医,到组成农村
中国的医疗改革可谓艰难而漫长,从当初的无政府状态的医疗体系,到医院的全部归国营运作;从轰轰烈烈的“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运动的终结,到农村医疗机构的一个个解体;从依靠社会力量办医,到组成农村医疗联合诊所等等。中国的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一直是领导层一件头疼的事情。在这个领域改革的一次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造成医疗成本持续上升,医患关系逐渐紧张,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当前一个不容小视的社会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之现状呢?又有什么办法能缓解或是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从80年便成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基层从事医务工作,经过了医疗体系的历次变革,见识了医疗变革的一次次失败,通过多方查阅资料,多处实际调查,认为有以下几点,在再次的医疗改革中,将不得不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合理布局,将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基层
记得刚刚从医时,那时正处在中国改革之初,国家在农村医疗体系管理上还处于空白阶段,那时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是一个比较受人尊敬的工作,所以有一定医疗卫生工作经验的人,大都选择开一间个体小诊所。那时在基层,平均一个村子,总得有个两到三家诊所,人们虽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行医、就医,但就医环境相当宽松,在一个小范围里,有几家供患者选择的诊所,而诊所要想吸引病人前来就诊,你就必须在服务与医疗水平上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医疗成本上处处替病人着想,这样才能提高在患者中的知名度,只有在患者认可的情况下,你才能生存下去,否则现实将无情的将你淘汰掉。
而现在的医疗机构布局,存在着极不合理的现象,基层医疗机构稀少,城区医疗机构泛滥,医疗机构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盲目求新求大,卫生工作人员也热衷于进大的医疗机构里面工作,这样基层不仅医疗机构少,而且仅有的医疗机构里也奇缺有过硬医疗水平的医务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没有有着过硬医疗水平的医生,使这些医疗机构的综合治疗水平低下,很难在群众中树立医疗威性,群众即使是普通的伤风感冒,也不愿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治,这样,一边是大医院里人满为患,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无病可医,大医院里先进的设备用于普通疾病的治疗,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无形中提高了医疗成本,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做到一个村子,一个社区,一条街道,一个稍大一点的单位,都有一个具备一般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而这些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必许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考试考核,有组织的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高了,不仅能分流大医院的普通病人,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而且,这样的医院运作成本底,能大大降低普通病人的医疗费用。
〈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教育
记得我们刚刚行医时,别说象现在这样名目繁多的先进的诊断仪器,那时就是拍一个普通的胸片,也要到六十里路以外的县城里去,医生只能靠一只体温表,一个听诊器还有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给病人诊疗,医生在诊断清楚病人的疾病后,还要尽可能的为病人着想,尽可能的用最经济的方法,尽快的医治好病人的疾病,那时的医生,视来自己诊所里看病的病人如亲人,不仅嘘寒问暖,处处为病人着想,而且病人来看病时,不论有钱没钱,一视同仁。而病人对待医生,更是尊敬有加,将医生视作自己最信的过得人,在医生问诊时,对于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困惑,都能如实的告诉医生。
而现在的医生,大多将提高自己的业务量当作头等大事,为了自己能多拿提成,不顾病人的承受能力,重复检查,开大处方,小病大治,甚至没病也治。本人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常感腹部不适的病人,想到医院去做个B超检查,因为不了解医院的看病流程,要我带她一起去,到了医院,我向挂号处说明想要做一个B超检查,挂号处的女士便给了一个看内科的挂号单与一本病历,内科医生听完我说明情况后,提笔便开了一张去做B超的通知书,到了B超室,在做B超时,我要求做B超的医生给她的整个腹部做一个B超检查,而做B超的医生声称医生开那里做那里,这样,接连在一个医院,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里,一个病人做了三次B超,交了三次费用,这不仅浪费了病人的钱财,也浪费了医疗资源,这样的医生,即使你有再好的业务水平,也不配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所以在培训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非常重要。
〈三〉提高医疗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医疗单位的监管力度
综观当前的医疗单位,诸如什么挂靠行医,承包科室,院中院,室中室,几成普遍现象,有的大医院的从业人员,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行医资质,但由于他是大医院的医生,在大医院里上班,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在这样的医院里上班,总归都是好的医生,结果,被耽误了治疗,在接受一次教训后,便对整个医疗界产生怀疑,因为失去了起码的信任,由此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正常的医疗活动也变得更加艰难,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将被打乱。而医疗监管人员在处理这些事时,往往走走过场,完事后便不再追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现象的蔓延。
比如我们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件事,由于一个没有任何资质的人员行医时,开展为病人用B超鉴定男女性别,接生助产,给人做人工流产、引产等等一些非法医疗活动,在一次给人做引产手术时,产生严重后果,被病人告到了医疗执法机构,监督人员也来采取了行动,从他家里抄出了诸如B超机`引流机`妇产科器械,当时还出动了公安警察,据说此君触犯了刑法,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仅仅相隔数月,此君通过不知什么途径,用什么办法,竟然在离他当初开展业务不多远的地方,冠冕堂皇的开起了医院,开业那天,大宴宾朋,前去捧场的还有那天查抄他时在场的执法人员,这不仅让人想不明白,即使他是具备行医资质人员,在发生那样的事件后,管理机构也不能在他再次开业给予一路绿灯,更何况他还根本不具备行医资质呢,这当中究竟有何种内幕交易,让人百思不得此解。
由此,在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的同时,是否也应对监管机构的监管执法人员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