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哥

刘哥

猛虡小说2025-04-11 01:48:50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正是国有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省城东南角的东方电力设备制造厂。报到那天,我在火车站乘坐318路公交车七拐八拐大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绿阴如盖、宽阔的东环城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正是国有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省城东南角的东方电力设备制造厂。报到那天,我在火车站乘坐318路公交车七拐八拐大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绿阴如盖、宽阔的东环城路。按照事先打电话询问的地址,我在那儿下了车,又沿着安平路向南走了5分钟,终于找到了同心路1号白色院墙、有几栋浅蓝色厂房的东方电力设备制造厂。
在劳动人事处我见到了戴着眼镜、身材魁梧的耿主任。他热情地说,“小陈,欢迎你来这里工作。你先在质管办见习半年。咱们单位十分重视人才,专门有大学生单身宿舍,两人一个屋。见习期间你每月工资是350元左右,另外还有60元伙食补助。半年后转正了你的工资就可以涨到450多元…”
我早就打听了这里的工资和待遇要比我那些挖门盗洞找关系进政府和工商税务等事业单位的同学寒酸得多了。唉,谁让咱们命苦没人又没钱。知足者常乐,我毕竟留在了让人羡慕的省城,有了容身之地,所以听了耿主任的话,我第一感觉倒认为这里还算可以。
当时厂里正准备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即将退休头发花白的王厂长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他在大会小会上总是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厂的管理和产品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
在那个国企开始走下坡路的年代,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就好像让工厂找到救命草。许多企业跟风而上,希望通过贯标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来救活企业。主抓我们厂贯标工作的质量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我们质管办主任是张风仪。他中等个稍胖,那时有五十左右岁。他是文革前省实验中学的高材生,不但学习好,还擅长体育,是学校里的百米冠军。但他生不逢时,上高二时,文革开始了,他父亲曾在国民党的部队当过军官,这让他倒透霉了。他被称为黑五类是专政的对象,批斗会接二连三,厄运向他接踵而来,入党、升学、参军、重点企业招工这些大门都对他关闭着。起初他也曾以泪洗面绝望过。后来,他当了知青去了农村,每天劳动后一有空儿他就看书来消磨时光,什么诸子百家、外国文学等当时被列为禁书的,他都偷偷地看。白天看不成,他就在晚上的被窝里打手电看。
文革后期,他招工来到当时是大集体又很偏远没人想去的东方电气修造厂。而他的一部分高中同学因为根红苗壮成分好进的都是全民的省市大企业,还有一部分进了省市的政府机关和待遇特别好的事业单位。命运似乎对他不公,但他没有抱怨什么,而是一个劲地钻研技术。很快他从机加车间的一名普通车工被厂长提拔为车间主任。在上山下乡当知青时,他看的书多,让他的口才和文笔相当出色。他是我们厂第一笔杆子,时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我们厂成立质管办需要根据厂情编写大量的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各种表格等,是一项系统工程。王厂长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由现任厂办主任的他挂帅成立质管办并组织全厂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
质管办成立之初我们就是看书学习,包括看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和兄弟厂家的质量体系文件等。有时还去兄弟厂家现场考察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上班时间就会听见我们办公室的张主任、50岁左右的王姨、我及女大学生李小娟经常划拉划拉翻书的声音。厂里要把我们培养成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那年七月末,由牛副厂长带队,包括我们办公室四名成员一共五人途经大连、烟台去山东威海参加为期两周的ISO9001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班。学习结束后,我们有三天时间去海边的景点旅游。在那里我第一次领略了大海的浩瀚无边、博大雄浑的气势。
当时我们这种悠哉悠哉、游山逛水的生活着实让其他科室的人羡慕了一番。他们来我办公室坐坐,除了谈一下这个让我们引以为豪的话题外,也聊一聊大家最关心的事儿——这个月销售处回款多少多少,什么时候能开支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人中就有比我年龄稍大一点身材高大的刘哥。
刘哥叫刘铁成,那时是出厂检查员,专门负责我厂产品的出厂检查工作,职位虽不高,但责任重大。他比我们这些单身大学生大几岁,在我们当中威信很高,所以我们都称他为刘哥。他经常来我们办公室,来了以后总要向我们大家有礼貌地点点头。他很敬重张主任,每次总是走到他座位前主动拿出一支香烟递给他并点着了,然后才坐在他的对面。他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他和张主任谈论的话题自然与别人不同。他很想知道我厂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对他检查工作的要求,也很想成为一名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张主任也更想知道他负责的出厂检查这块儿的具体操作程序,以便把它编入质量体系文件中。
刘哥当时已经结婚,但他媳妇在哈尔滨一家工资和待遇非常好的大企业工作暂时不想调过来。他们两口子一般一个月见一次面。平时他也住在厂子单身宿舍靠里边的三人间的屋子里。这宿舍是麻面水泥墙的二层小楼,是我们厂1958年建厂时工人利用工休时间建的,既简陋又窄小阴暗。两人间的只有6平米大,三人间不超过10平米。带钢筋护栏的窗是西朝阳的,只有一平方米左右,上午屋子里根本透不进阳光,要看书必须得打开灯。大夏天我们住在这小屋子里不但要感受像蒸笼一样的热,还得忍受蚊虫不停地叮咬,真是苦不堪言。大伙都说这简直是监狱。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单身汉来说,如果当时能有这样的一间房也就心满意足了。
自从他常来我们质管办以后,我逐渐和他熟悉了。业余时间我也常去他的宿舍和他及大学生小赵、小李等聊聊天。我们聊的中心话题是自己的未来,都老大不小了,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对象。现在我们头等大事是处对象结婚成家,也免不了抱怨单位工资低、待遇差等等。但是我们在省城举目无亲,没有房子没有钱、单位也一般;即使有人给我们介绍对象了,照我们这条件,谁能嫁给我们呢。
别看刘哥只比我们大几岁,但见识比我们多着呢。他对我们的个人大事,比厂长和书记还关心呢。针对我们的条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认为我们找对象时不要总是盯着城里的姑娘。按他的话说你没钱又没房,单位又不好,哪个城里个人条件好的姑娘会嫁给你。即使不嫌你穷,嫁给你的基本上都是个矮、长相丑,在城里也是愁嫁的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