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战归来再读书
对于读书,我们一直有许多不好的倾向。其一是功利化。最流行的俗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云云。功名利禄人之所欲,本无可厚非,我们完全可以只读那些专业的书籍,用以指导工作生活。比如,我最近买了一本《鲜花种植技
对于读书,我们一直有许多不好的倾向。其一是功利化。最流行的俗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云云。功名利禄人之所欲,本无可厚非,我们完全可以只读那些专业的书籍,用以指导工作生活。比如,我最近买了一本《鲜花种植技术》,就觉得很好,很实用。虽然我养的那盆仙人掌是著名的“养不死”的植物,却为下一步引进牡丹、兰花、郁金香等进行了知识储备。最恨的是那些要往我脑子里种植信仰的书,颐指气使,哇哇怪叫,但你又没办法,它们总能通过各种强力的渠道堆到你的眼皮子下面,提鼻子一闻,一股恶臭。我从小学到大学,政治老是不及格,估计就跟这些精神污染有关。比这个更恶心的是把读书神圣化,说读书能够塑造灵魂,提升品质之类。这更是胡说,它的味道不是臭,而是堪比山西老陈醋的酸。空谈精神,只因实利未到,骨头一扔过来,是条狗都会蹿出去。我可以这样做判断,一个人越是大声的把某件事情神圣化,他的灵魂就可能越虚伪。不就是读书嘛,没有必要唱高调。我本人也爱读书,特别爱蹲厕时读书,有时忘了带手纸,往往就撕下一页来用。我喜欢的小说《镜花缘》里,主人公唐敖吃了一株仙草,放了一串臭屁,结果脑子里的四书五经都记不大清了,真佩服作者李汝珍皮里阳秋的工夫。灾难电影《后日》(Thedayaftertomorrow)里,主人公被巨大的冰雪天气困在纽约国会图书馆,最后用烧书来取暖,连《圣经》都烧了。我觉得导演的这个处理很大胆,不知道有没有挨骂。其实,我想,读书与个人品质修养的提高关系不大,更不必寻章摘句的去抄录名人名言,那纯粹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和人的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一样,读书就是读书而已。
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读书越多越好,这更是天大的谬论。人们总爱用汗牛充栋这个词来形容某人读书之多,可我们不是牛,即使我是牛,也听不懂那么多的琴音,搞不懂那么多的雅意。如果有时间,我会跑到南山上啃草,锻炼身体,或者跟某头母牛送送秋波。吃饱了我就不会让自己撑着,马上休息。但某些人多读书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该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非要硬着头皮捏着鼻子读,那是自虐。别人在旁边又夸你一句“你真爱读书”,更虐。有些书是良药不错,但“是药三分毒”,如果自己没有多少辨别能力,读书越多,毒素越多。
读书读书,最怕的就是拘于读而滞于思。孔老夫子早有明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己的大脑频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却从来没有独立见解,这里面实际上不是知识的缺失,而是“胆”的缺失。“所要者魂,可贵者胆”,有人读书读的失魂落魄,有人变的谨小慎微,所谓“磨剑而无破敌胆,读书而无作文胆”,说的也是这个。毛泽东爱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在这里实际行动只是表象,思想上不敢造反才是症结所在。读书读到庸碌,那可真是蠢材!没有胆,不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智慧而读书,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还有一点也想说说,那就是文学青年现象,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那么严重了,毕竟都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但还是有很多人执“梦”不悟。首先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称为文学,比如我的这篇博文,只能称之为牢骚。所以在这些青年没有写出划时代的作品之前,应该更名为“牢骚青年”或“废话青年”,等写出来了再改。谁要是勇于接受我的提议,我就尊他为“准文学青年”。如果没有文学的禀赋和情感,为写书而读书是可笑的。古往今来,能真正称的上文学的作品,不多。所以,我们可以用文字发言,但决不能让自己的梦想“发炎”。找点实际而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做做,更好。当然,写写划划自娱自乐,还好。
我们平常人,却偏偏对于一些事情没有平常心,于读书尤甚。这个话我不是批评别人,纯属自我批评,因为我现在正读书考研,想一鸣惊人。除掉一些变态的目的(像我这样,还有高考、公务员考试等),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读书。
一个人一辈子读到什么书,我觉得纯属偶然,就像我们这辈子会遇到什么人一样偶然,当然,也是缘分。小的时候没有判断能力,依着各种指导读书,这没什么办法,只能如此,但也因此培养了人不同的爱好和品位,这里面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思想哲学是文字,武侠言情也是文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双方皆无相互指责的必要。
有了自己的品位,接下来就是做减法,排除法,挑出喜欢的就是,不管是艰深还是通俗,因了自己的选择,从而拥有最大的可读性。读书的多少,也完全可以随性。
我特别喜爱曾国藩写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一副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里面可谓包含了很深的意味,人生短暂,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趁着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应该先去创立一番事业才对。不要怕自己被琐事缠身,也不要怕自己知识不够,你现在正经历的、苦恼的、奋斗的对象正是滋养你的一本好书厚书。可能你会的自己的经历有点凌乱、思想没有头绪,但这也只是蝶化前的一种浑浊和懵懂。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不但是此时更需要读书来梳理人生、沉淀智慧,更是因为你有足够的情感和经验的积累去感知手中的书本,去和它相识相知,惺惺相惜。世间有好多书我们是读不懂的,只因为我们没有经历;世间也有好多书是无须读的,只因为它们的浅薄。所以,我们何必慨叹没有时间读书,只是因为我们在读时间这本大书;何必抱怨没有书读,或许我们不懂……
我们平时也做些总结之类的东西,但往往不成系统,没有对照,难以提炼出更深刻意义上的思想,此时读些相关的书,或许会有更大的启发。这并非脚痛医脚头痛医头,或是临时抱佛脚,而是说能够有这样一种阅读习惯,善于利用读书来进行自我的匡正和冶炼。此时的阅读活泼明亮,低头苦思抬首释然之际,或能更逼近于阅读的本质。
读书是一个如雨入湖如沙渗水的静默过程,却也是一个能够烛照心灵的“喧哗”过程,它不需要轰轰烈烈大吵大嚷,也讨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之余,闲暇之时,便可以翻上一翻。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把自己扔到生活的洪流中去,刺激一下神经,释放一下味蕾,感受一下阴晴。
等到“黄沙百战穿金甲”,等到“百战归来”,当我们年岁终老,那个时候,或许真的应该在屋檐下放上一张躺椅,找来几本能够产生心灵感应的书,好好读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没有人在原处等你
下一篇:孩子的“基本需求”——父母在赎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