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如何评价阎尔梅
阎尔梅生于1603年卒于1679年。明末清初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晚年自称翁先生,字藏若。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阎尔梅历经明清两朝五帝,一生未出仕,但傲游南北,所至多交
阎尔梅生于1603年卒于1679年。明末清初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晚年自称翁先生,字藏若。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阎尔梅历经明清两朝五帝,一生未出仕,但傲游南北,所至多交名士,人皆敬之,成名大部分由于其所作诗早已传之遐迩。明未清初书法“绝类苏长公”的胡天放曾有《奉赠古先生诗》这样评价阎尔梅的一生:“古翁十九年前客,蹉跎历落走山泽。易名变姓天地间,存亡生死阖与闢。四十二岁日月昏,痛苦直使乌头白。衿悦不施髡刃髦,日月忽忽天无策。变难忽起别妻子,四海茫茫无终始。大梁人称翁先生,龙门而上水不平。幼谷以西连云末,白耷山人穿嶻嶭。西川又闻白耷名,汗沔鹏蠡鬼再活。相见未审是何人,十九年来是此身。今秋淮阴忽拜揖,童颜白髯光熠熠。君不见翁先生,又不见白耷之山人。三万里路疑鬼神,十九年来歌与泣,屈指今秋年六十。”。早在明崇祯六年,阎尔梅在苏州的时候,朱隗就对阎尔梅的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朱隗是明诗文家。字云子,长洲(今苏州)人。《寅宾录》中载《朱云臣隗诗小序》中说“诗贵独立,不贵附和。当深求本领而后博以古人之风,轨气韵融液而神明之,此昔人论诗之指也。今之为诗者多唉,大抵务求华整,则弊病积而声调,未从习清远。则苦谈弱而神味不深。又往往好言汉魏唐初盛,若夫中晚降,概置不道。然其所以为未尽合也。古古自沛来,出其所为,吾观细秀奇丽,今无两复。阎子狂而负其才,骨傲而神清,学愈博而心愈下。自谓与阎子称知己也。”
戴枫仲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学者,丹枫阁主人,他在《游崇善寺记》中写道“阎古古庚午举于乡,能诗,有名于崇祯间。”由此可见,阎尔梅以诗得名是早在明末。明遗民崔兔床先生评价阎尔梅的诗作时说“偶读尊先生刻本,极韻、极虐、极奇、极创、极秀、极远、极奥异、又极槎枒,不可方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意孤行,又如青雷紫电,冷月酸风。著人便鞭,戟手生血,真杰抅也。”清朝沈绎堂,字位庵,号绎堂,清华亭人,由探花而入翰林院,后分巡大梁道,署衙在禹州。他在评阎尔梅诗时说道“更读九省历游尊刻,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忽忽未及赘一辞奉教容俟之异日也,文节之称於老先生恰当。”
历史上较为全面评价阎尔梅诗文的要数邓之诚。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中国历史学家。他在《清诗纪事》中说道“阎尔梅有《白耷山人诗集》10卷,《文集》两卷,刻于康熙14年乙卯,多所芟削,出于手定。诗才若海,茫无涯矣。说者谓似太白,盖论其古体。若排律绝不薄七子,而格律谨严,声调沈雄,纯以史事隶之,与靡靡者异,当时无不重之。吕留良睥睨一世,闻人誉之半似阎古古而喜。计东数康熙初京耆旧,依年为次,举孙承泽及尔梅、炎武三人。独为王士祯所轻。有戴栻者,祁县富商,喜藏书画古器,谨事缚山。尚匿炎武藏金,亦丑底尔梅以附於士祯,是所谓蟪蛄不知春秋者也。”
萧一山(1902-1978)中国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幼承家学,有志于专治清史。他在《清代通史》一书中的《清初文之学》的诗歌部分这样介绍阎尔梅及其诗歌“尔梅为诗不尚虚靡,又以‘圣人以史尊王,学者以诗代史’之意。因作〈帝统乐章〉,则亦牧斋,梅村之流亚也。况钱、吴、龚均以贰臣为疵,而尔梅尤有足称者。”由此可见阎尔梅的诗在当时虽无大家之名,称为大家却也当之无愧。
当今山东临沂教育学院的王汝涛教授经过多年研究阎尔梅诗文,引经据典说“据顺康之际的诸多记载,山人的诗名不但为遗民顾亭林、王宏撰、李天生、傅青主所肯定,从而与之订交,即使钱牧斋虽为东林前辈,而对复社后生的阎尔梅甚为钦佩。《寅宾录》载其逝世前二年致阎尔梅的二通短札,可以为证,倘若以阎尔梅配钱吴为清初诗人三大家,应是公允之论。”。
“闲游偶过杏花村,浮想联翩忆尔梅。复明天下为己任,反清常作亡命人。年迈体衰隐此地,矢志死不当二臣。终生不改匡复志,焚筑方形示子孙。”这就是今人谭大邦先生笔下的阎尔梅。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进京上访堵塞与疏解之反思
下一篇:坚守平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