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话梅诗
原本我对“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直是深信不疑。可不知怎的,那年刚交十月,我后阳台的红梅却冲破传统,扬着笑脸,吐着清幽的芬芳,难道花儿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终归是极自然的事,我也没太往
原本我对“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直是深信不疑。可不知怎的,那年刚交十月,我后阳台的红梅却冲破传统,扬着笑脸,吐着清幽的芬芳,难道花儿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终归是极自然的事,我也没太往心里去。然而,就在当年11月初,我预备到省里去参加故事大赛的时候,那株毫不起眼的红梅却又再度花开枝头,这就不得不使我陡然来了精神。《二度梅》的小说我曾是看过的,大约说的是唐朝忠良梅魁被奸相陷害致死,后梅开二度而终于沉冤昭雪,其子梅良玉也奉旨与吏部尚书之女吉日完婚的动人故事。而这梅开二度,难道也预兆着我有什么喜事?民间不是有喜鹊登梅这一说吗?果然,我那年的故事《突然改期的婚礼》竟出人意料地名列全省故事大赛一等奖之首,后来又被《故事林》评为“最佳作品奖”和第四届全国“新时代风貌”新故事大奖赛三等奖,这虽然只是某种偶然的巧合,可却由此而引起了我对梅花的特殊兴趣来。
纷纷扬扬的雪一下,“万花纷谢一时稀”。傲霜斗雪的自然要数梅花了。不是自古人们就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的么?我想倘若苍松翠竹体现的是一种阳刚之气的话,那么姿质优雅、清香可人的梅花展示的便是一种阴柔之美的吧。自古以来梅花就一直被看作是高洁人品的象征,君不见,千百年来,竟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情有独钟,因而形成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梅花诗词。那么在这浩如烟海的珠玑荟萃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又该是哪些华美的篇章呢?宋末词人张炎就给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其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百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所谓“和靖一联”,那就是宋初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因为此联太绝,所以词人姜夔便创造性地摘取其诗句首二字作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就连不拘一格的大词人辛弃疾也不得不奉劝世人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墨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可见林逋诗的绝对权威。然而却偏偏有一个人不买帐。谁?那就是清代大学士纪昀。这位纪老夫子力排众议,他硬是推崇苏轼的:“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更胜和靖一筹。纪曰:“‘竹外一枝斜更好’实是名句。在和靖‘暗香’‘疏影’一联之上,故无愧也。”的确,繁花竞丽与“竹外一枝”两相对照,那孤梅的幽独闲静之趣不分明跃然纸上了吗?不过,如此神来之笔恐怕也只有东坡居士才写得出来吧。
由此可见,咏梅诗写得最好的是宋人,而写得最多的据我所知恐怕也还是宋人,此人便是浙江人张道洽。《宋诗纪事》中说他“平生做梅花诗300余首。”词人贺铸更是高度评价其梅花诗“篇有意,句有韵。”是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弱于林逋、苏轼、陆游等诗人的。别的诗人都因写诗而出名、而升迁,可独有刘克庄却为赋《落梅》诗,因其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奸臣指控为“讪谤当国”而一再被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由此,诗人愤愤不平的写道:“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和柳,却被梅花误十年。”后来他在《贺新郎》词中又自我调侃道:“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然而“落梅诗案”并没有使孤高的诗人屈服,相反,他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共写出了130多首咏梅诗词,托物言志,表现出诗人的铮铮傲骨和高洁品格。
相比之下,南朝梁诗人何逊就显然比刘克庄就幸运得多了。据《梁书。何逊传》记载,何逊任扬州法曹时,官署后面有一株梅花,闲暇之余他便在梅树下吟诗作赋、自得其乐。后来他被调到洛阳去当官,可因思念梅花而不得见,于是便打报告申请再回到扬州去任职。没想到,这一非分要求竟破天荒地得到了上司的恩准。当他乐悠悠地重返扬州之时,恰逢梅花盛开,何逊便开心地邀请地方名士饮酒赏梅、赋诗唱和。后来明代诗人高启在他的梅花诗中这样描述道:“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说的就是何逊在洛阳思念扬州的梅花,而终于回到扬州同梅花相见的趣闻雅事。
也许,一般的人只知道古人离别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吧,可殊不知折梅相寄也颇有深意。舒覃的《虞美人》词云:“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用的典故就是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见,我国自古就有折梅相赠寄相思的说法。
有时我们在阅读古典咏梅诗词中还会碰到“梅花梦”与“梅花妆”这样的典故。那么“梅花梦”与“梅花妆”又究竟是怎么回事?据柳宗元《龙城录》的记载:隋朝开皇年间,睢阳人赵师雄游罗浮山,天寒日暮,在似醒似醉间遇见一个谈妆素服、芳香袭人的美女,并与之对酌笑乐,师雄喝着喝着便醉倒睡着了。待醒来一看,才发觉自己在大梅树下,有翠鸟在树上鸣叫,当时日落星横,不觉满心惆怅。其实,赵师雄所遇到的美人就是梅花女神。后来就把梅花梦又称作罗浮梦,似乎与黄粱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又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载:云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试也留着花的印痕,后来,宫中争相摹仿,竟成了一种时髦,于是便有了所谓的梅花妆。
倘若说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也许是大家公认的一首好词。的确,陆词表现了一种坚贞、一种高标逸韵,可那毕竟是一种失意士大夫的孤芳自赏,一种无可奈何的顾影自怜,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词则推陈出新地写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新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这首文词俏丽、意旨蕴籍的革命乐观主义的宏伟诗篇,开一代词风,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我想:倘若纪老夫子能活到今天的话,岂能不捋着胡须、翘起大母指连声称赞道:“实乃千古绝唱也,妙哉!妙哉!”
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刘克庄因梅得祸,因梅明志;而姜白石则见梅生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二十二)
下一篇:摆你的谱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