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地域性中国”

被忽略的“地域性中国”

善觉杂文2026-01-29 00:38:42
自大禹按照“河图洛书”启示,把“古代中国”粗略地划分为九州以来,除了一个大统一雏形概念之外,还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域性中国”。这个趋势浩浩荡荡地向前发展,由最初的“华夷之辨”到后来分封诸侯、春秋五
自大禹按照“河图洛书”启示,把“古代中国”粗略地划分为九州以来,除了一个大统一雏形概念之外,还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域性中国”。这个趋势浩浩荡荡地向前发展,由最初的“华夷之辨”到后来分封诸侯、春秋五霸、七雄并立,这个“地域性中国”也发展到了高峰,直到秦朝宣布建立。
“地域性中国”在分封诸侯时代、春秋五霸时代、和“七雄并立”时代,不仅没有反面意义,而且还是把中国封建化在全世界最早确立的催化剂,那时候新思想就如同商品达到了价值最大化,各国争相吸引人才。诸强争霸,弱肉强食,不变法的先灭,后变法的后灭,只有彻底地变法的秦国笑到了最后,建立了一个“大中国”,“地域性中国”从此就变成了与之相应的反面意义了,它在汉族主体范围内是罪大恶极的“谋逆”,在少数民族就是灾难,那些不服从的民族,比如匈奴、突厥等被驱逐出境,就此销声匿迹,那些服从的民族国家,也“归附”,学习汉族的文化,还有大量的境内少数民族:越、巴蜀等逐渐地变成了后来汉族的一部分。
虽然,封建统治者害怕“地域性中国”,千方百计消磨人的地域观念,但是毕竟他们是没有监督的,不会乖乖地自我约束,而是逐渐暴露出其不合理性,并且将合理性廉价变卖给“天下”,悄无声息地结束寿命。
刘邦、项羽等是打着“楚”、“汉”、“山东豪杰”的地域性旗号起义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强悍又无知的秦朝瞬间山崩海裂,摧毁而成为粪土。
秦朝的覆灭没有结束中国人对“大中国”的向往,是楚是汉都没有说建立一个分裂的地方国家,他们都胸怀着秦朝未竟之梦——大中国。
汉朝建立起来,“大中国”首次出现就体现出来其优越的秉性,通过制度和教化而不是战争和阴谋来实现中国原始积累,在汉朝变成了现实。
汉朝覆灭之际,群雄并起,“三国”都没有想着维持偏安局面,魏、吴、蜀虽然是“地方性”集团,但是都以兼容天下为最终旨归,这比之于战国七雄的意识就更胜一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形成一个偏安于东南的王朝,这个变化对后世“偏安东南”现象起到了很大影响,之后的南宋也是如此翻版。南北对应、对立,谁都不承认谁,这样下来原来的零散的地域意识整合成为:南与北。直到今天中国仍然遗留着这种意识。
唐朝的伟大之处,在于首次尊重少数民族,这等于是把汉族为主体的南北部中国看做对应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汉朝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那时候汉族对少数民族还是心存鄙夷与敌意的。也是唐朝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力量非比寻常,五代十国石敬瑭想依仗契丹力量在中原驰骋,遂割让幽云十六州,本质上也是证明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也是从这时候起,汉族开始失去用军事主导这块土地的能力,宋朝以降,军事上到了连“命根子”都难以保证的地步。这种前所未有的耻辱,也使得宋朝思想收缩,进而对中国国民性的缔造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后来的明清也几乎承袭了相同的思想。这都是由于汉族的生存环境恶化所造成的。
元朝摧枯拉朽地消灭了所有它的敌人,包括宋朝,这时候中国已经面目全非,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已经彻底粉碎,纵然是“把栏杆拍遍”也难以挽回了。国人形同游魂野鬼,奴性积累,好像一切都晚了。
朱元璋之后,所谓的领袖已经是“军事政治人才”的代名词,眼界遂难以与汉唐诸帝相媲美,除了保障自身安全和完整,其他一概不管,中国人又丧失了精神判断的能力和精神追求的激情。
汉唐时代知识分子求的是:自我精神,所以他们的才华得到尽情发挥,明朝末叶中国也有大量优秀人才,但是他们无不是为了整体的命运、中国的未来而声嘶力竭地奔走呼号。有的人已经难能可贵地指出了“集体意识”即那被歪曲和利用的儒教的种种弊端,得出与后世欧洲诸前驱相差不多的心思维,可歌可泣。
清朝入关,中国已是处于黑夜的末尾,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虽然是满族人,都堪称历史少有的贤明君主,他们是真正一心一意想做好那皇帝的,稍微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墨客有文学积累和传承的机会,诗词歌赋等都比明朝有灵气和人气,对五四前后中国文学特征的形成有深厚影响。
中国东南与西方通商不是开始于1840年,而是有古老的历史,所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在鸦片战争之后经济、文化上与西方接洽是最默契的,通商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国门打开,港、澳作为中继站到现在都起着窗口和桥梁作用。
文章暂时写到这个时候,此后还有“湘楚人物带”的兴起等,难以一笔概述。中国最古老诗集《诗经》里对中国许多地域都有生动的刻画,《山海经》等古籍也都地域性很浓郁,是遗产中的珍品。
再看看现在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很重视移民地域文化的保护的,因此美国文化认同力很高,中国的“禅”等在那里都得到优待。欧洲更不用说,语言就那么多,每个国家也都特色鲜明。
可是,中国自从唐宋之后,就一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惑:文化力的削弱,新事物产生即凋谢,开始即终止,已经对国民心理产生了消极的阴影,却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这才是中国要真正担忧的问题。
我们不能,也不可能都移民国外,鲁迅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换句话说,地域的就是中国的,借此来做为本文的结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