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自然写人生

朴素自然写人生

溲浡杂文2026-01-15 08:00:52
当刘礼阶书记把他的洋洋二十余万言自传——《我的一生》打印稿交到我手上并反复叮嘱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时,我心中充盈的是感动和钦敬。感动的是他对我的信赖倚重和直率坦诚,钦敬的是他的老有所为和壮
当刘礼阶书记把他的洋洋二十余万言自传——《我的一生》打印稿交到我手上并反复叮嘱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时,我心中充盈的是感动和钦敬。感动的是他对我的信赖倚重和直率坦诚,钦敬的是他的老有所为和壮心不已。
接到书稿之时,正是新化一中建校110周年校庆活动之际,我白天忙于大量的校庆文字准备工作,有时晚上还要加班赶写材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刘书记给我的期限也比较宽松:可以在寒假之前改完并给他写一篇序言。可我还是在每晚临睡之前看一点,改一点,终于断断续续地、逐字逐句地看完了这本传记。看完后才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全书结构紧凑合理、布局均衡有序,只是有个别的文字疏漏需要标记出来而已。此时,我才惊讶于刘书记的功力与谦逊。
刘书记是我的老上级,我与他交往已五年有余。在领导岗位上时,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蔼蔼然有长者之风;如今退休之后,更是与我往来增多,不时谈他的写作计划和退休生活,显得忙碌充实,颇为怡然自得。因为他的这一份平易朴实,他从新化一中党总支书记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仍然愿意称他为“书记”,似乎这样更显得亲切而不生分。三年前,他把《手表的故事》(此篇为自传《我的一生》篇目之一)一文给我看过,说是将来准备退休之后写一本个人传记。当时我没有在意,只是以为他随便说着玩的,没想到他真的动笔写了,并且还完整地写出来了,仅就这一份毅力和恒心就让我辈后生汗颜不已。刘书记原来读过中文专业,后来又学过数学专科、本科,长期任教初中、高中数学,且所教学科出类拔粹,如今又顺利地写出这么厚的一本传记来,真可谓文理兼修。
在我的固有观念中,传记一般是那些大人物的专利。他们的一生大起大落,恢弘壮丽而又跌宕起伏,因极富戏剧性而具有“观赏性”,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读者能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感,领会到思想的启迪,似乎只有这样的传记才叫做“传记”。但是,刘书记写的传记《我的一生》告诉我:凡人也是可以写传记的,并且可以把它写好,可以让他人感受到上一代人的生活,也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或多或少的启迪。其实,人的生命在作为人的意义上是平等的。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无论他的一生是平淡如水还是波澜壮阔,当他来到人世走一遭时,都有在这滚滚红尘中给自己留下一席之地的权利。古人对人生有“立功”、“立德”、“立言”的认识,认为人的一生总要给后人留下一点什么,才不枉来此人世走一遭。而此“三立”中,相对来说,“立言”似乎更容易一些。但立言虽易,若要流传久远却又是难于上青天,非有大智大慧不可。因此,古往今来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流传并泽被后人的,也就二三子而已。话虽如此,凡人自有凡人的活法,凡人的“立言”有凡人的流传法,凡人的传记有凡人的读法。凡人传记不能像名人传记那样洛阳纸贵,但它可以给周围的亲朋好友读,可以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读。最不济时孤芳自赏也无妨:毕竟能让自己的一生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凡人的传记自有它的价值所在。
刘书记虽然不是伟人,但是他写的这本传记所描述的画面却反映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他是1948年出生的,出生不久就是一个崭新的中国展现在他面前,从旧社会翻身过来的人民对新社会的感恩自然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知青上山下乡”等社会的动荡不宁使个人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渺若芥子之舟,无从把握命运的波折。传记中以日记方式写的《长征》(大串联)细致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纯真、虔诚、狂热、荒诞而又极为真实的一面,给人印象深刻。描写当知青的篇什提出的问题则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真实的记录层面了,而是不得不让人思考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价值意义、是非曲直。刘书记的笔触片断式的而非全景式的记录了这样的一个时代,用他个人的命运定型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标本。这是《我的一生》这本传记在认识上的意义,也是它的最大意义所在。此外,第四篇中关于人生的思索极具警醒世人的价值,颇多独到之处。
整本传记在语言上拙扑无华,找不到多少华词丽句,毫无雕饰斧凿之痕,似乎少了一些“文采”。但正是这份朴素自然成就了这本传记的风格:气韵流贯,神采奕奕。能写到这样的地步,也足以告慰传主平生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