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文风的亵渎

对当今文风的亵渎

玉山杂文2025-03-25 17:11:45
一篇好的作品,不是只对写手自己有感染力,而是能去感染周围的人。哪怕描写是某个没落的群体,至少要能感动那个独到的群体。现在的写手,好作品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总让人感觉有多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其一,“造假”
一篇好的作品,不是只对写手自己有感染力,而是能去感染周围的人。哪怕描写是某个没落的群体,至少要能感动那个独到的群体。
现在的写手,好作品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总让人感觉有多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其一,“造假”所谓造假就是看到某篇自我感觉不错的文章,就想仿写,硬柔捏自已的思维,捏不“圆”就再七拼八揍,把别人好的东西一节一段的硬塞进自已的文章里,要我说这种人叫可痞,拼还拼不齐,这种人就叫可鄙。追其根源,无非是自已没有其经历,或是经历并不深。根本就无法“造”,无法“拼”。更或是有经历而自己悟性不够;更或是,自已底气不足,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更或是,所表达的达不到自已所想要表达的效果。这种人就只好用可悲来形容了。
其二,“追金”。就是在当今没法养活人。用文字来记述某些中华文化的人,本是专长散文而且会超凡脱俗的,因散文文字不大值钱了,没法子,就找文字值钱的方向营生。这种人是社会带来的悲哀。终被社会大潮淹没,淹没他原本的潜质。
其三。“华丽”。别看有的文章表面看起来是才气十足,因乍看让人顿觉是“文彩飞扬,气势磅礴”。我不敢狂言,但我只想说的是,我们每一个写手更或是有的作家,能看出意味深长的味道了吗,或是那些文字存活的生命力呢?我们华夏文化里有一句成语,我想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了--对,就是华而不实。这种文学一般生命就如昙花。这种我个人把它叫边缘文化。就是说,他还不算是走进了中华文学文化的圈子,但到了圈子的边上。这类人可敬同时也让人惋惜--这是他的“命”。就如富贵自有天注定的这个“命”之意。
其四。“可惜”。行文不是容易的活儿。出一篇佳作较难,出一篇狂世之作更难。真正而淳厚的写手或作家,一般不追这一境界,而是一切追求自然。那高远的境地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是社会的精英,是华夏的精粹。那真的就是凤毛麟角、沧海一粟。但是,我们不能因自已不及而荒费了自已,我们只要合理的给自已定好位就行。走文这条路是艰辛的。写文章除了自已的底气,还要的是悟性高度与灵感的配合,才能萌生出真正的好文章。好文章大多情况萌生于“意”和“境”。“意”,就是自已悟到了,但还得有境。如静谧的环境,超凡的境界等。往往那阵子灵感来了,结果自已表达这种“意”正得意顺畅时,思路突然断了,或是其他因素阻隔了、打了一个叉等的。结果呢,后面再也难接上绪。再后来只好将它搁浅。再后来想完成它却怎么也接不上去。一篇好文章就这样失去了。这种甚或这类,我把它归为“可惜”。
伤口愈合会留下疤痕,时间流逝不会再回。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生活中每一份灵感。每一份意境。尽量减少“可惜”。把精粹留住。
不要为了虚荣而盲目地“造假拼揍”、盲目“追金”,去其华而不实,减少可惜。多出佳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