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随笔
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有三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也就是文革时期轰动中国的“老三篇”,在当时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人人会背的程度。这三篇文章之所以有名,不仅仅
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有三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也就是文革时期轰动中国的“老三篇”,在当时几乎达到了妇孺皆知、人人会背的程度。这三篇文章之所以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它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之手,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现在,从写作的角度来审视“老三篇”,对我们学习写文章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易经》中有一句箴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众所周之,毛泽东是世界级的写作高手。我们要想学习写作,不妨向毛泽东学习。
如今,流行写随笔,其写法也很多,但真正有分量的作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毛泽东的文章,除了诗歌以外统称《毛泽东选集》,“老三篇”在当时并没有人把它划分到随笔系列,但从现今的角度看,“老三篇”就是典型的随笔。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毛泽东的三篇随笔,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篇悼辞。当时,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借这件事,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第一段,用张思德引出话题——俗话说的“药引子”,指出张思德是“为着解放人民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革命的队伍”中的一个同志;第二段,用大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论证主题——为人民服务,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说明怀念张思德的重要意义;第三段,借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意见,强调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第四段,说明“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一段,也就是悼辞的结尾,毛泽东建议运用“送葬,开追悼会”这种形式“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文章始终强调“为人民的利益”这句话,始终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来阐述。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白求恩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党员,一位著名的医生。一九三八年初,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来到中国,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文章第一段简介白求恩,并指出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精神”,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第三段对白求恩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第四段回忆与白求恩的交往,号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由于是纪念性文章,每一段的开头都先提到“白求恩”,结构简单明了,但很有气势。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是一篇讲话,即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第一段简要总结了大会所做的三件事;第二段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宣传大会的路线;第三段指出“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引出本文的主题“愚公移山”,用中国古代“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鼓励人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个上帝,“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下面三段重在强调说明推翻两座大山的决心。整篇文章虽然是讲话,但没有丝毫令人反感的官腔,就像是在拉家常,娓娓道来,水到渠成。
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手法,分别写出了不同的主题,达到了不同的目的。虽然文章都只有几段文字,但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各具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