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意义非凡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对于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觉得,国务院这一决定,至少有五大点非凡的意义:
一是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可以让中国人民的国民精神和公民精神进一步升华,让团结友爱、同舟共济等中华民众优良传统进一步升华,让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可以让广大人民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如今,我们的家庭成员有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进行帮助,没有理由不对大家庭中死难的成员进行哀悼。
二是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是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的升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的就是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汶川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紧紧团结各方,全力帮助灾区人民抢险救灾,这主要是物质上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如今,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更多地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精神人文关怀。设立全国哀悼日,既是对死难者极大的尊重,也是对死难者家属、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情感上、心理上的极大尊重,极大抚慰。有了各方对灾区人民物质和精神上的人文关怀,必然会更好地凝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帮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更好地激发灾区人民、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各方人士的斗志,这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无疑也是极其有利的。
三是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可以让诸如善良、友爱、互助、公平、正义等人性光辉的一面进一步升华,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到,原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仅仅有自私和冷漠的一面,原来我们这个世间到处都是充满人性光辉暖流的美好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一心向善,我们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团结友爱。如果大家都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对整个中华民族在精神和文化层面而言,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是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党和政府的优良形象,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形象。此次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乃至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给予了应有的巨大帮助,这充分地向全世界证明,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对人民极其负责的,是有优良领导力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团结友爱、同舟共济、不怕苦累、不怕牺牲、毅力顽强的民族。如今,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也是再次向全世界更好地展现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光辉而优良的形象吗?
五是为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了党和政府为维护公平和正义,为维护优良法制建设所做出的努力。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此次自然灾害的死难同胞虽然都是普通群众,但面对数以万计的死难亡灵,面对灾区人民的情感需求,面对全国人民的情感需求,国务院设立了全国哀悼日,不仅仅为死难者下半旗志哀,还决定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这样的决定无疑是英明的,是顺应民心民意的,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平和正义等普世理念的维护,对推进法制建设做出了努力。此举,必将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必将进一步融洽社会各方关系,也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008年5月19日上午)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假如人没有思想
下一篇:女人要活出自己的风采
相关文章
